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中公

2011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补充阅读材料之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6-6-23 1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0ea2fa69b91e28b092ba5c465ca61907.jpg (131.86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2 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3 14: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推动提速升级,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广纳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发展环境,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向集群、特色、现代方向转变。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突出为重点产业服务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业产业链,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
现代物流业。依托我省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和消费市场需求,沿主要交通干线和节点城镇,布局建设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构建国内外联通、产业行业互动、第三方物流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石化、农副产品、生物医药、粮食、轻工纺织等大宗商品的产业物流,建设18个现代物流园区和78个物流中心,新建四平公主岭大岭汽车物流园区,开辟吉林-长春-四平汽车物流专用通道,打造国际性整车及零部件汽车物流配送枢纽。完善和加快8个陆(空)港建设,依托珲春、图们等沿边区域和边境口岸,发展跨境物流。加快培育A级物流企业,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和标准,打造现代物流品牌。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到2015年,全省物流增加值达到1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金融服务业。实施金融业创新拓展计划,加快金融创新与开放步伐,按照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种类齐全、定位明确、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架构。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法人银行机构多层次银行业组织体系。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完善运营机制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创新。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吉林银行跨区域发展和上市经营。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东北证券加快发展,推动吉林信托资产重组,支持吉林信用担保投资公司集团化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对上市企业的政策支持,实施“吉林省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到2015年全省企业境内外上市总数量达到70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27家。建立完善的保险业新格局,重点完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和都邦财产保险公司治理。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网络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开发信托新型产品。全力推进“诚信吉林”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到2015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600亿元。
信息服务业。强化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服务支撑,提高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鼓励制造业生产、工艺、管理、营销等关键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服务、软件研发生产等业务。以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发展面向农业科学种养、农产品流通、灾害防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开发面向农村市场的质优价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品。加快推动以互联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发展,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商贸流通各环节的全程控制和管理。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加快信用担保、物流信息、电子认证、产品测评检测等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以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外包、呼叫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业务,建设长春、吉林和延边3个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吸纳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产品供给,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6-6-23 14: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贸流通业。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业,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发展城市核心商业区、城郊商业和小城镇商业中心,建设大型批发市场和现代商贸业集聚区。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销售等新型业态,支持社区便利店和中小型超市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务。
家庭服务业。以改善民生、方便群众、提高质量为宗旨,积极发展关系民生的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医疗、休闲娱乐、养生健身、生活咨询等服务业。突出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建立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城乡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加强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劳动素质,形成覆盖全省的家政服务培训网络,搭建家政系统管理平台,发展“吉林大姐”、“吉林保安”等知名家政品牌。培育老龄服务产业,加大对公益性养老机构的投入,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经营管理。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集健康保健、养生康复与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健康产业。
房地产业。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动合理消费,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改善民生、带动其它行业发展能力强的重要作用,推动我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保障性住房全覆盖,全部解决人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重点发展满足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适度发展高档住宅和小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积极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实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健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保障和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到201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第三节  突出发展吉林特色服务业
发挥长白山品牌和鲜明的东北地理气候、民族民俗、科教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有吉林特色的服务业。
旅游业。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深度发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建设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精品线路,提升整体服务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突出生态、冰雪、特色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边境等主题,着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工程,建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延边中国朝鲜族风俗风情园、莲花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开发区和国际中央休闲区等100个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长春、吉林、延吉等旅游目的地城市,着力推进旅游营销创新工程,完善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跨国旅游、红色旅游为一体的10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9个旅游业省级集聚区。加强吉林特色旅游形象设计和宣传,提升吉林旅游品牌影响力。着力推进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建立区域性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完善游客集散、救援、投诉等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经营权市场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实现翻两番。
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发挥吉林文化知名品牌效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形成具有吉林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网络服务、文化博览、休闲娱乐、艺术培训、艺术品经营等10大重点产业,扶持一批国内影响较大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东北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创新文化业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培育壮大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咨询策划、广告、创意等业态。推动产业集聚,建设“长吉图”文化产业带,打造4个文化产业省级集聚区。积极鼓励具有东北、吉林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化经营,推动其走向市场。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吉视传媒、吉林出版集团、长影集团等重点文化企业上市。增强保障能力,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引进、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
第四节  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深化服务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促进国有服务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营利性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全力推进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资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向现代服务业;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对鼓励类服务业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拓宽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积极探索服务业税收改革;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6-6-23 15: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c47a3b94943925b2015acbee008452c.jpg (157.87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6 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6-6-23 16: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积极推进户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配套改革,着力消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实现全省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为目标,以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大城市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条件,促进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全面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过程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保障农民权益和促进城镇化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进城农民的农村资产处置机制,建立村庄整备基金,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城乡土地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和交易市场,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有效机制,鼓励农民退出农村、融入城镇。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统一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就业公平政策,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衔接,实现城乡社保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第二节  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引导发展要素向县域集中,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加大县域金融创新力度,引导和推动银行机构在县域设立服务网点,加快县域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县域内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完善提升工业集中区和各类开发区功能,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产业集聚区。支持县(市)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生物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市场融资力度,推动精深加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第三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管理。全面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新建1000个示范村,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加快万村提升,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新林区建设步伐。
第四节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动东中西部分工协作、良性互动发展。依托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及通化(白山)-丹东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医药、冶金建材、特色资源、核电等产业,合理开发东部生态经济区。依托中部地区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优势,加速产业、要素和人口集聚,重点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产业,做大做强中部地区产业基地,把以长吉为核心,四平、辽源、松原为支点的中部城市群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依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区。
促进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进一步加快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支持发展边境贸易和边境合作区建设。贯彻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继续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有序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增强我省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按照全省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制定配套政策,实行按主体功能定位安排与按领域安排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政策,对各类主体功能区执行不同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业准入标准,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环境标准。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完善评价考核办法。
第六章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科技进步水平,推动发展要素向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人才支撑转变。推进创新型吉林建设,使我省成为东北重要的创新型区域、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第一节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着力提升产业技术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整合基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要素集聚,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大型试验检测仪器、实验动物、科技文献信息、专业基础资源数据库等公共条件建设,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全省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围绕我省重点产业、优势学科领域,依托大学、科研单位及重点企业,加快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营造企业创新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依托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科技中介、金融、风险投资等机构,建设若干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创新服务能力。继续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省校、省院合作,构建一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开展以俄罗斯、欧美、日韩为重点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中俄、中德科技园建设,推进中古生物技术合作,鼓励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和对外辐射扩散,在长春、吉林和延吉建设集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科技推广、企业孵化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节  推进产业重大技术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3 16: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事关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产业创新体系。重点围绕整车设计及发动机、车身、底盘技术,原油勘探及精炼技术,盐化、煤化技术,玉米精深加工、肉乳深加工、食品安全技术,采取联合攻关、消化吸收、整体引进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围绕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研发关联技术和关联产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蛋白高效筛选与表达、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新型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生物炼制、高性能计算、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大功率全固态可调谐激光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时速500公里高速轨道客车、柔性制造、异戊橡胶、小丝束高模量碳纤维、高分子结构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稀土镁合金、非金属纳米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品层级为重点,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冶金、建材、轻纺、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广应用高耗能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水资源保护技术、环保产品开发技术、矿产资源高值化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保障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重点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转基因育种新材料的创制、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黑土保育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高效优质畜禽新品(系)培育和畜禽良种快繁技术研究,以及人参、梅花鹿、林蛙等特色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围绕我省基础优势学科,加强技术预见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第三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深入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重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计划,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制,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技术评估咨询、技术外包代理、科技成果推广、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提升技术趋势预测、交易风险预警、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能力,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长春、吉林、延吉国家级高新区重要平台作用,加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第四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国家、省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依托大企业集团,重点建设和完善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研究院。支持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鼓励外资企业合作建设研发中心。依托产业优势,建设16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40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百户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百种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实施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创新型企业500户,鼓励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第五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统筹推进各类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实施百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计划、百名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开发计划、千名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计划、千名首席技师打造计划、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万名社会工作人员培养计划、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金融人才开发计划、青年科研基金计划;推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工程、万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养引进工程、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工业产业跃升人才支撑工程、现代服务业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人才保障等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以及留得住人才的生活环境。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形成创新人才集聚地。
第七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支撑保障功能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建设高水平综合交通网络
按照畅通通道、完善网络、提高标准的原则,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口岸的建设步伐,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网。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7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五纵五横三环四联”高速公路骨架网,力争实现县(市)通高速。继续提升干线公路通行能力,现有国省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重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县乡间重要路段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具备条件的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加强对外通道建设,推进连接口岸的高等级公路和国境口岸桥建设。沿边境一线公路基本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3 17: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城际快速铁路网。新建铁路2305公里,改扩建铁路1875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330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快速铁路达到1850公里,复线率、电气化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51%和48%。建成中东部城市群快速铁路通道,形成以哈大、珲乌“大十字”轴为主干、布局合理、联结顺畅、高水平高等级的“五纵三横”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提升机场保障和服务能力。完善“一主四辅”机场格局,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建成通化、白城机场,新建松原机场,启动龙嘉机场二期扩建、延吉机场迁建工程。拓展航线网络,开拓重点热点旅游城市和毗邻国家、地区航线,开通到达银川、兰州等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航线,实现国内省会城市全覆盖,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700万人次/年。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大低空空域开发力度,拓展农化作业、森林防火、直升机飞行等应用。
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加强陆路口岸建设,建立方便快捷的通关机制,畅通连接我省与俄、朝、蒙三国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全面提升口岸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发挥航空口岸功能,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完善长春陆港和吉林陆港功能,实现与大连、营口、丹东港区有效对接,推进中心城市内陆港建设。

77c2ff6972d1224b37f0a8c9406a5430.jpg (84.54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2 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6-6-23 1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跨区域输送通道。

e1c85db865a3f0c9feb53b97a6b44f6e.jpg (132.9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6 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6-6-23 18: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发展农村小水电。合理开发利用山区水能资源,有序引导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小水电抗灾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到2015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5.83万千瓦。

33abe9406eb658b89f3b3d4d31133dd3.jpg (112.42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2 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6-6-23 1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改善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强化颗粒物和机动车尾气的污染防治,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92天。
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严格环境准入,推行清洁生产,到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创建活动,在“十二五”初期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加快建设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加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达到70%;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垃圾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投入,在全省400个左右规模较大的村庄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开展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的调查和综合评估,加大对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历史遗留的重点环境隐患治理。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加大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实施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建设国省控断面和空气点位自动监测站,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水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健全重点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境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
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加强东部地区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保护、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推进东中部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实施中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及黑土地保护。强化西部地区生态修复、草原湿地保护、荒漠化和盐碱化治理。建立上下游地区、自然生态保护地区和建设开发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生态资源。
积极推动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和林业资源培育,建设林区生态功能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长白山特色资源产业和旅游业。健全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林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到2015年,完成国家天然林采伐调减任务,旅游、人参等接续替代产业不断壮大,基本建立适应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完成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节能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进步,积极推进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工程。强化节能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节能标准、统计、监测、考核、政策等五大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识,对超限额的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建设百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加强水资源节约。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领域节水技术改造,在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重点实施节水工艺改造及循环利用水工程,全面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强制推广应用节水产品和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居民社区节水示范、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劣质水利用等工程建设,加快节水技术、设施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用水计量与节水监督服务体系。
强化污染减排。淘汰煤耗高的火电机组、供热小型燃煤锅炉,削减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控制新增排放量。继续推进重点排污企业深度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全面推进燃煤机组脱硫工程,着力推进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脱硝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完善脱硫优惠电价、脱硫机组优先发电调度、污水管网建设以奖代补、政府绿色采购等环境经济政策,探索建立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松花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19:37 , Processed in 0.09294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