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侧重点不同的成语 | |
|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 侧重于横向上与一般人比。 | |
侧重于纵向上与过去比。 | |
未雨绸缪
曲突徒薪 | 侧重于预防。 | |
侧重于排除。 | |
苦口婆心
语重心长 | 侧重于再三、反复、耐心。 | |
侧重于深刻、有分量。 | |
明火执仗
明目张胆 | 侧重于公开、毫不隐蔽。 | |
侧重于大胆、肆无忌惮。 | |
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 侧重于崇拜。 | |
侧重于敬佩。 | |
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 侧重于贪图眼前安逸。 | |
侧重于胸无大志。 | |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 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 | |
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 |
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 侧重于眼光小,看不到全局。 | |
侧重于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 |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 侧重于情势紧迫。 | |
侧重于心情急迫。 | |
常见感情色彩不同的近义或形近成语 | |
|
褒义 | 中性 | 贬义 | |
|
侃侃而谈 | | 夸夸其谈 | |
亡羊补牢 | | 临渴掘井 | |
殚精竭虑 | | 处心积虑 | |
| 纷至沓来 | 趋之若鹜 | |
字斟句酌 | | 咬文嚼字 | |
娓娓动听 | | 天花乱坠 | |
无与伦比 | 登峰造极 | 无以复加 | |
独树一帜 | | 标新立异 | |
见机行事 | | 见风使舵 | |
异曲同工 | 殊途同归 | | |
额手相庆 | | 弹冠相庆 | |
伶牙俐齿 | | 巧言令色 | |
常见易语义重复的成语 | |
|
忍俊不禁 | “忍俊”已含有发笑大意思,不能再说“忍俊不禁地笑了”。 | |
难言之隐 | “隐”已含有隐衷的意思,不能再说“难言之隐的苦衷”。 | |
相形见绌 | “见”已含有显示出的意思,不能再说“显得相形见绌”。 | |
津津乐道 | “道”已含有说的意思,不能再说“津津乐道地说”。 | |
责无旁贷 | “责”已含有责任的意思,不能再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 |
如芒在背 | “如”已含有好像的意思,不能再说“好像如芒在背”。 | |
南柯一梦 | “一梦”已含有一场梦的意思,不能再说“一场南柯一梦”。 | |
遍体鳞伤 | “遍体”已含有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 |
接踵而至 | “至”已含有到来的意思,不能再说“接踵而至地来”。 | |
闻名遐迩 | “遐迩”已含有远近的意思,不能再说“海内外闻名遐迩”。 | |
不虞之誉 | “不虞”已含有没有料到的意思,不能再说“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 | |
日理万机 | “日”已含有每天的意思,不能再说“每天日理万机”。 | |
方兴未艾 | “方”已含有正在的意思,不能再说“正方兴未艾”。 | |
常见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 |
|
文不加点 | “点”是删除,不能理解为标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 |
不刊之论 | “刊”是修改,不能理解为刊登。 | |
三人成虎 | 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不能理解为人多力量大。 | |
危言危行 | “危”是正直,不能理解为危险。 | |
不足为训 | “训”是准则、典范,不能理解为教训。 | |
不名一文 | “名”是占有,形容极其贫穷,不能理解为不值钱。 | |
久假不归 | “假”是借,不能理解为请假。(我觉得这个可做酒后驾车的警示语) | |
吊民伐罪 | 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不能理解为治老百姓的罪。 | |
细大不捐 | “捐”是舍弃,不能理解为捐赠。指大的小的都不抛弃。 | |
罪不容诛 | 罪恶极大,杀了也不能抵罪。(唉电视剧里冤死的忠臣默默清泪双行) | |
尾大不掉 | “掉”是摆动,不能理解为丢失。比喻部下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 | |
五风十雨 | 形容风调雨顺,不能理解为风雨多成灾。 | |
山高水低 | 比喻意外的不幸,多指人的死亡,不能理解为风景很好。 | |
曾几何时 | 时间过了没多久,不能理解为曾经或不知何时。 | |
师心自用 | 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能理解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 |
火中取栗 |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能理解为冒着危险做某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