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命题方式多种多样,了解出题者各种命题形式,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综合分析题、趋势判断题等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题
计算题是资料分析必考题目类型之一,题目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的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的偏差。
应对策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数据关系进行整合,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避免误用计算技巧导致计算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题: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是( )。
A.27.4% B.29.9% C.32.2% D.34.6%
【解析】设去年5月家具零售额为a,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为b,则27.3%a+60.8%b=50%(a+b),求出
7b58f01e502f06b5380b2235bb9da08e.jpg
则(1+27.3%)a÷(1+50%)(a+b)=
c8ba018a41f5b15232d4c6b5a4af6406.jpg
=0.26,最接近的就是A。
二、排序题
排序题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排在第几位”、“前几名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的题目。排序题在资料分析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分析数据关系的能力。
应对策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资料中找到相关数据,在对要排序的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计算技巧,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程度,通常可以对数据两两组合先进行比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讨论。
例题: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其中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2%,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对日本出口2.99亿美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66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2倍;对新加坡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1.35亿美元,增长25.4%。……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解析】这种题的数据不能直接排序,需要经过计算,同时注意可以通过简单估算简化计算。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
bb2d044af9c80caee19bedb5401932a5.jpg
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
62a790a5ec2fb788304d32ed91ad7b8a.jpg
亿美元,对新加坡的出口额增长
9d50dcb8e0ebeeee44d35aebff4f274c.jpg
亿美元,对德国的出口额增长
6494874c12caa1e55b6c56c92c0d7d62.jpg
亿美元,比较可知,增长最多的就是德国。正确答案为D。
三、计数题
计数题一般考查通过对比、计算找出大于或者小于某一个特定数值的数据的个数。比较计数题常见于表格资料和图形资料中,文字资料中很少出现。
应对策略: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等事物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