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回复: 0

行测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矛盾”中求答案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17: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令大部分考生头疼的应该属逻辑判断这一块,而且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在试卷中排题靠后,做完语言、数学、图形题,再去做逻辑判断这样高思维运转的题型,的确让很多考生力不从心。逻辑判断分有很多种类型,矛盾、反对、从属、加强、削弱、前提、结论、解释、预设型等等,所以在这种复杂难度又大的题型中,力求考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做题,所以在此,本文将给考生们介绍一种直言命题矛盾关系逻辑判断的简便方法。
概念: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注意:做这种题目一定要分清题干中所给条件是否构成矛盾要素。
一般互为矛盾的有几下几种,举例:
“我考研过线了”和“我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
“所有考生考研都过线了”和“有些考生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
“所有考生考研都没有过线”和“有些考生考研过线了”互为矛盾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由此来简单的求解矛盾关系的逻辑判断。
例题1: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从题干中,共有四个人的口供,仔细看过之后,丁的口供经过转化其实就是:“我不是罪犯”。很显然,丁和乙的口供有矛盾,所以这两个人必然有一个人是说的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在看题干中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得出甲和丙说的是真话,即从甲的口供得出丙是罪犯,再从丙的口供中得出丁是主犯,答案显而易见!
例题2: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C.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D.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析】:这道题中,从题干中的直言命题中并没有找到矛盾的所在,但是我们可以从题干中虚拟矛盾来使推理简单化,题干中说,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知,王宜不是安徽人,则必然是真。虚拟矛盾,王宜是安徽人,则必然是假,看选项,将A排除。同理,B排除,则余勇必然是安徽人,最后,根据假设王宜是上海人,余勇=安徽人,王宜=上海人,将题干转化,余勇比王宜大,余勇比王宜年龄小,很明显是矛盾的。所以D最后排除。
关键:之所以把它称之为简单的方法,关键在于分析这道逻辑推理题是不是属于矛盾型的逻辑推理,如果是,准确找出题干中矛盾的条件,依此矛盾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的规律做工具,准确快速的找出答案。所以,找出矛盾是很重要的,在审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尽量把复杂的语句,比如被字句,反问句,倒装句等合理地转化为最平常的主谓宾句,这些复杂的句子往往是迷惑考生思维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推理题中一定要把这些句子由繁化简。这样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矛盾。或者相对简单的找出逻辑推理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11:33 , Processed in 0.06267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