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中,不管是中央党群、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还是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和派出机构的岗位,突发事件处理类题目都是常考、必考题型。关于这种题型答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型的精准识别
首先,关注题目中给定的考生的身份以及其他角色。自己的身份决定了接下来的答题立场,不同的对象角色也对我们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起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识别题中突发事件的具体矛盾点。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日常工作突发事件、执法受阻、突发舆情、群众上访、群体事件等不同的矛盾问题,不同的矛盾问题有不同的处理程序和答题意识。
最后,问题的问法。比如:你怎么办?你如何处理?你怎么做?与认知题目的问法——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以及规划事件类题目的问法——你怎么组织、重难点有哪些,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题型识别的重要参考。
二、清晰的答题思路
(一)态度先行
在题目回答的开头部分,对题目中事件清晰准确的定位和认识是抓住考官耳朵、俘获考官“芳心”的基础。建议各位备考考生通过后果法或者目标法破题开头,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对题干突发事件的认识。
比如这道突发事件处理题目:有一份重要文件需指定领导签字后才能上报有关部门,你作为办理此事的主要工作人员,因大意忘记让领导签字,明天是最后期限,此时领导已去国外考察,你怎么办?
后果法开头:如果这份文件错过最后期限,既会导致与文件相关的工作受到影响,也是我个人工作失职的表现,因此我会这样处理。
(二)处理方法
一方面要考虑清楚到底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另一方面把握好轻重缓急有序处理、多方协调统筹兼顾、调配资源有效处理的处理原则,除此之外要利用层层假设、要素调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有序解决问题。
(三)总结提升
2020年10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因此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急处突能力”是重要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的技术能力。处理好题目的问题后,结尾要通过举一反三、长效机制、追踪反馈等方式组织语言进行总结,这也是“改革攻坚能力”的体现。所以要收好尾,这样既能让语言形成闭环,也能体现工作中的主动性。
三、注意语言表达
考生要能够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让考官有:迅速做出反应,采用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快速得以妥善解决的感受。因此建议考生加入适当的修饰词,比如:立刻、马上、第一时间等等让考官感受到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的快感。
image-20210710155540-1504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