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回复: 0

2023年国考申论备考技巧:概括、概述、归纳有啥不同?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22-12-13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论课程,所要学习的第一个模块往往就是概括归纳,而上课容易迷糊的同学经常容易混淆概括、概述和归纳的概念,做题的时候也就很容易踩坑。这里我们先复习一下这几个概念:
    概括: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要点,揭示本质。(强调概念的深度)
    概述:在概括的基础上加以陈述阐释。
    归纳:归拢使之有条理,归纳对象可能是零散的材料,也可能是概括出的要点。
    从理论上理解了上述概念的不同,再看看这些不同在真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例1: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例2:“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例3:根据“材料1、2”,归纳概括出小童被评选为“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员”的原因。(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00字。
    结合之前的概念和例题可以看出,出题人在出题时使用不同的动词,用意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一点就更加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增加敏感性,有效识别题干要求。
    当然,仅仅识别出来,是不够的,按照要求答题才是最终目的。既然题干使用动词不同,答案形式也应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以上述三道题的参考答案为例,可以看出不同要求下答案表现形式的不同:
    例1:
    1.在教育、招生、聘用、晋级等方面过分重视英语,汉语教育被边缘化,部分人汉语水平低;
    2.在日常生活、商品宣传、学术论文中盲目使用外来语;
    3.西方文化流行导致不良词汇被创造,语言使用不规范;
    4.文化霸权,英语占主导地位;
    5.文化壁垒,各国采取文化保护政策,维护本民族语言安全,语言传播受阻。
    例2:
    (一)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二)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提出“在原定的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普遍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例3:
    一、工作态度方面:吃苦耐劳,勤学好问。
    二、业务能力方面:具有真才实学,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工作方法方面: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技术;收集村民需求,定期网络开展订单化培训;坚持“三味”,用田坎语言,传授最新农技知识,善于正面激励。
    对比答案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概括可以直接呈现要点,概述则需要对其内容进行阐述,而归纳则是通过分类来实现的。
    这样比较下来,各位同学应该就能大致理解概括、概述和归纳之间的不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1:25 , Processed in 0.07184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