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7|回复: 0

2023公务员行测笔试-看清对策句中的“目的”,避免踩坑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12-12 17: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务员笔试中的行测题型之一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而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里,有需要我们找主旨句或重点句的题目。比如,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标题选择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段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让考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辨明文段的主旨,筛选正确答案。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在近几年该类型的考题中,重点句或主旨句的形式会以“对策+目的/对策+意义”的方式呈现。而在答案中的核心话题词与文段核心话题词一致,重点句又相似时,答案的内容设置会出现三种形式:(1)解决问题的对策。(2)解决问题的对策+目的。(3)目的。
    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句子表示“目的”?当然,它会有一些引导词。引导目的或意义的词语有“为了、以(达到/实现)......为目的(目标/结果/实现)、有利于、更好地、...的好处等。那么,究竟该如何判定正确答案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上三种答案的设置,如果文段的四个选项里,剩下的两个干扰/手段)选项分别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目的/意义”,那么正确答案选择“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剩下的两个干扰选项分别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对策+目的/意义”,那么优选“对策+目的”更加全面。如果在你排除了一定错的选项后,剩下的选项里分别是“解决问题问题的对策”、“对策+目的/意义”、“目的/意义”,那么优选“对策+目的/意义”。总而言之,无论正确选项的内容里有没有“目的/意义”,一定要有“对策”。所以,目的不重要,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正确答案。
    例如:
    【例】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获取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要缩小收入差距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接着第二句通过原因引导词“由于”解释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的原因,第三句通过结论引导词“所以”和对策引导词“必须”引出文段的重点句“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重点句的形式是“目的+对策”,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分配过程”是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属于问题句。C项:对应重点句的“目的”部分,非重点。D项:“改革”无中生有。
    总而言之,当我们在做此类题的过程中,仅围绕“目的/意义”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该排除不选,这样才能避免踩坑,选出正确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4 15:21 , Processed in 0.05072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