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2021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方法技巧:词语的考查与时政热词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22-11-15 1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跟风”是个贬义词,但是在用在考试上却不一定是贬义,关键在于是否跟对了“风”。每年试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让大部分人感觉是玄幻的、难以琢磨的,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还是能从中感觉到出题人的“风向”的。下面,华图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例如以一空形式考查成语的题目有三道,题目背景都与最热的时政相关,分别涉及“扶贫”、“垃圾分类”、“芯片制造”,由此可知在日常复习中对于时政热点的相关评论员文章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如下面这道题:
    例:发展扶贫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注重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谨防产业“______”应该看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急功近利 B.水土不服
    C.削足适履 D.千篇一律
    风向:这道题目的文段截取自《经济日报》的新闻评论《以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作者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政治背景浓厚,紧扣政府时政热点。
    解答:前文中提及说明“发展扶贫产业”要“立足当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说明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展扶贫工作,空后说明要“适合”,因此应当谨防“不适合的、不因地制宜”,选项中能够准确表达该意的选项为B项“水土不服”,意为对于一个地方的条件不能适应,符合语义。B项当选。
    另外从选项设置上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试题对于成语的考查也侧重于一些常见的成语,生僻词语出现的概率很低。因此对于一些考试高频成语的积累也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加关注,如上题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水土不服”、“削足适履”、“千篇一律”,不仅高频,而且与时政热点紧密相关。
    对于实词的考查,也和往年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出现的词语含义侧重较为明显,偏、难、怪的词语正在逐渐退出主场,例如:
    例:噬菌体是一种侵袭细菌的病毒,虽然它们很早就被发现,但由于一次只能攻击一种特定的细菌而未受关注。然而,曾经不那么受欢迎的______,如今却成了它们最大的吸引力。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人类无意中______了目前最强大、最具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而噬菌体无疑是对付它们的潜在有效武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敏感性 培育
    B.特异性 催生
    C.单一性 激活
    D.局限性 发现
    风向:本题文段类型为生物学说明文,而行测考查的专业性并不强,而给出的选项差异也较大,可以看出,考试的出题趋向在于对文段大意的理解。
    解答:第一空之前“然而”表转折,空前表达意思为“一次只能攻击一种特定的细菌”,因此该空表达含义即“不受欢迎”的“一次只能攻击一种特定的细菌”的特性。故A项“敏感性”排除;B项“特异性”、C项“单一性”、D项“局限性”保留。后文中提及“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因此,第二空选择B项“催生”。故答案为B项。
    行测考试中言语材料背景侧重点已经向政治综合素养方面倾斜,词语的考查也与时政热词息息相关。观此“风向”,复习的方向就一目了然了,如此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效率,步步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7 00:21 , Processed in 0.05826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