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申论范文参考之治慧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10-4 1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意思是:事物的产生不是随意性的,一定有它的道理,同样,社会治理智慧的形成也并非一日之功,正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应该从无数社会治理者的矢志奋斗、守正创新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将来我们怎么才能继续成功。这个答案不言而喻,社会治理之道,唯有因地制宜、百姓参与与保护生态同频共振,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治’慧,因地制宜,遵循规律是前提。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只有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才能摸清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势而为,最终取得成功,否则只能落得“揠苗助长”的结局。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可谓因地制宜的典范之作。试想,如果治理者李冰没有从岷江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修建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变害为利,分洪减灾,那么我想李白诗句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会是横亘在成都社会治理上不可回避的问题。
    提升‘治’慧,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根本。习近 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无穷伟力隐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奇迹厚植于平凡奋斗中”,因此,我们在社会治理中理应想群众之所想,问计于民,汲取民众之智,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治理1+1大于2的效果。材料中的“村寨银行”的成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让群众立规矩,并监督落实,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发展,效果出奇意料的好。当然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是不胜枚举: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创新性地提出了“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理念,最大限度调动起百姓脱贫积极性,让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创造了人类史上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独有偶,疫情保卫战中,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让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抗疫胜利。社会治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基数大,要想达到最佳治理效能,调动百姓参与积极性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提升‘治’慧,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保障。20世纪初,英国伦敦就以“雾都”闻名于世;泰晤士河被称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曾经美丽的父亲河沦为外表污秽的老爹……经历了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发达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措施,虽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为此消耗的恢复成本难以想象,我想这些案例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治理不能步入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因地制宜、百姓参与与保护生态并重,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就一定能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21:41 , Processed in 0.0618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