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 语句排序题命题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9-23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的言语真题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趋势:对于语句排序题来说,很难从首句排除一些干扰项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根据话题一致、行文脉络等方法找到句子之间的衔接性,通过将其捆绑,得出正确答案。这时,我们就需要在题目中寻找一些比较明显的“闪光点”来捆绑句子,它们可能是重复词语、关联词、代词等。接下来,我们就以几题为例:
    例1.①数据足迹通过互联网络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
    ②因此带来了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③形成与物理足迹相对应的数据足迹
    ④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量化世界”
    ⑤其中最突出的是数据权益、数据隐私和人性自由等三个重要问题
    ⑥从而将自然、社会、人类的一切状态、行为都记录并存储下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⑥④③⑤② B. ①⑤②④③⑥
    C. ④⑥③①②⑤ D. ④③①⑥⑤②
    观察首句,①句介绍数据足迹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的途径,④句介绍大数据“量化世界”的方式,无法判断首句,不妨寻找句子的“闪光点”。⑤句说的是最突出的问题,按照话题一致原则,前文应提及相关问题,再来论述重中之重是什么,锁定②句中的“伦理和责任问题”,发现⑤句中的“数据权益、隐私和人性自由”都属于伦理和责任问题,故两者应衔接在一起,为②⑤顺序,只有C项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所以,当我们从首句无法判断之时,稳住心态,寻找句子之间的“闪光点”,判断它前后的句子,进行衔接,答案便可呼之欲出。
    例2.①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与完整,不利
    于古城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②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
    ③既要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
    俗等文化生态,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古城文明的延续
    ④仅就商业运营来说,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
    ⑤如果把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作人的“肌肉和骨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
    是人体里流淌的“血液”,两者密不可分
    ⑥现在有种现象,政府或公司把古城里的街区甚至整体城区买下来,把原来居民安
    置到城外,然后引来商户进城经营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⑤③⑥②①④ B. ①④②⑥③⑤
    C. ⑥①②④⑤③ D. ②⑤⑥③④①
    观察首句,①句介绍让古城居民搬到城外的弊端,②句介绍人口流动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⑤句介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不可分,⑥句介绍的是让古城居民搬到城外这种做法。按照行文结构,应该先提及这种做法,再提及其弊端,故⑥在①之前,排除B项。观察其他句子,寻找“闪光点”,④句中“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前文应衔接“不成功”的相关内容,不难发现只有①句中提及了弊端,即不成功,故①在④之前,两句应衔接在一起,锁定A项。
    通过这两题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也在变化着他的“套路”,不再拘泥于首句,更多的是从句子的衔接性入手,以不变应万变,找到“闪光点”,避开命题人的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4 12:10 , Processed in 0.042887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