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6|回复: 0

常识里的科学家与墓志铭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6-14 1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对一个人一生经历的浓缩评价。所谓“志”多为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等基本问题;而“铭”则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正如明代徐师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所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墓志铭有的是逝者本人所写,也有的为他人所写。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
    鉴于其对天文学所做的巨大贡献,其墓志铭内容为:“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在分析动力学,日心,运动学,观测天文学上均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他每一项成就都足以被世人铭记。甚至晚年因为提倡日心说而被软禁期间,还写了《两门新科学》这样的伟大作品。因此伽利略享有“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等美誉。
    他的墓志铭为:“他失明了,因为自然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他没有见过的东西了。”
    【牛顿】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与莱布尼茨共同发明微积分,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有一段墓志铭,虽然不像其他人墓志铭被刻在墓碑上,但却广为流传,为诗人亚历山大·波普为牛顿所写:“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富兰克林】
    曾经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避雷针的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也参与过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草拟,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他却谦逊地只用“印刷工人本本杰明·富兰克林”几个字作为自己的墓志铭。法国经济学家杜尔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这段被广为传颂的话准确地对他在政治和科学两方面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
    【爱因斯坦】
    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墓志铭内容很简洁,但却可以精确地概括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美的前沿揭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正是表达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成就不仅仅丰富和人类的知识体系,更是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美学世界。
    墓志铭以其篇幅短、文字简洁的特点,便于后人阅读、记忆和传颂。寥寥数十字甚至几个字概括了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经历和成就。我们在掌握著名人物的墓志铭内容时,更应该持敬畏之心缅怀坚持真理、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他们。
    【例题1】很多伟大科学家的墓志铭简练而富有诗意,是了解其一生成就的窗口。下列墓志铭与科学家对应错误的是( )。
    A.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爱因斯坦
    B.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虽然并不完全——达尔文
    C.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富兰克林
    D.他失明了,因为自然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他没有看见过的东西了——伽利略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爱因斯坦主要成就是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其墓志铭是“又在美之边界开拓了一片新疆域。”而“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对应的科学家是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开普勒,而不是爱因斯坦。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是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B项正确。
    C项: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发明了避雷针等。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其“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C项正确。
    D项: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其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论证了日心说。D项正确。
    此题看似在考查科学家的墓志铭内容,但实质也是对科学家成就的考查。此类考题极有可能出现在未来各中考试题目中,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墓志铭进行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2 00:34 , Processed in 0.05024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