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2022国考行测言语单类解题之巧用语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6-4 11: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逻辑填空题的选项都很类似,比如“不负众望”和“不负众望”,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但恰恰是这一字之差,就是决定答案正确与否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语素。“语素”这一概念大家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汉字”大家却很熟悉,其实“语素”和“汉字”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不完全一样,依然存在区别。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大部分汉字可以独立表达含义,这个时候语素和汉字就是重合的,但也有许多不能单独表达含义,比如“葡萄”中的“葡”和“萄”只能连起来才表达含义,这个时候语素和汉字就不一样了。在我们做逻辑填空题的时候,出题人很可能会给大家设置因语素不同而产生不同含义的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可以掌握利用语素区别词义的方法,那么对大家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是很有帮助的。
    那到底什么方法会更有效率和准确率呢,就是语素差异法。通过对比两个词语中不同语素的含义来确定词语的区别,再结合语境从而确定答案。比如“学历”和“学力”这两个词语,区别就在于“历”和“力”的含义,“历”可以组词“经历”,那么“学历”就指的是学习的经历,而“力”可以组词“能力”,所以“学力”指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一下其他的词语,比如说“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负”可以组词“辜负”,那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孚”是“信服”的意思,那么“不负众望”就是指不被大家所信服。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词组,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验证一下。
    【例1】(2014年国考)读书时对感兴趣的东西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但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也可能恰恰是我们所 的。这不仅因为兴趣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因为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往往会 这种兴趣,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需要 泛化
    B. 忽视 僵化
    C. 欠缺 固化
    D. 提倡 弱化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语境。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因为相似特定的领域浸染日久”以及 “形成越排斥越不感兴趣的恶性循环”可以得知,兴趣会固定在某些领域。四个选项都是只有一个相同语素和一个不同语素,我们可以采用语素分析法,“泛化”中的“泛”是指范围,也就是范围逐渐扩大延伸至其他领域,与语境需要的含义相反,排除A
    项。“僵化”中的“僵”可以组词“僵硬”,也就是指变僵硬,停止发展,文中强调的是固定在某些领域发展,而不是不发展了,排除B项。“弱化“是指削弱,对这些领域的兴趣越来越弱,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C项“固化”。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不感兴趣的东西也许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综上所述,语素可以帮助我们在做逻辑填空题的时候快速找到相似词语的区别,小伙伴们掌握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1 05:34 , Processed in 0.064760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