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率为丨-0.8%丨
因此,选择C选项。 【例2】“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
A. 37.1% B. 43.6%
C. 47.2% D. 50.4%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贡献率。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段,“‘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64元”,“2010年工资性收入比2005年增加1257元”。
第三步,根据公式,增长贡献率=,选项首位相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代入数据得:增长贡献率=,直除首两位商47。
因此,选择C选项。
通过概念、公式以及计算小技巧和注意事项,相信大家应该对“平均数的增长率和增长量”有了清晰的了解,希望大家打包记忆,之后多做练习熟练掌握,相信在今年的公考中一定会受益良多。
你的上岸,华图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