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4|回复: 0

社工行测每日模拟练习题(9.03)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5-13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15
    41、从人口的空间布局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过程。而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人的教育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还意味着人们的就业和生产从农业领域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更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而支撑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普及。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城镇化时代的农民需要职业教育
    B.城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C.城镇化是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D.城镇化是进城农民身份的市民化
    【答案】A
    【正确率】51%
    【答题次数】4688次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意图判断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城镇化的定义,认为城镇化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然后进一步指出这一过程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接下来通过“而”进一步点明作者的观点“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第四、五、六句就这一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又通过“而”得出结论即“支撑人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普及”。文段为“总—分—总”结构。结合前面的观点和后面的结论,可知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市民转变时需要做到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的普及。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作者的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均属于解释说明中的一点,非重点。D项对应“城镇化”的定义,未提及文段重点“现代职业化教育的普及”。
    【来源】2019春季联考-言语大题库第85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5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2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1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26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25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偏远地区)(网友回忆版)第41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4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4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网友回忆)第41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588
    42、如今,写论文、投稿、出书,常有一个字数的下限要求。这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奇怪心理在作祟:仿佛字数多了才显得有学问,篇幅长了才能体现思考的深度,长篇大论才会把问题分析透彻。很多时候,文章字数的多少,并不能代表理论修养和学识储备。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如果缺乏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只能算是文字的堆砌和知识的罗列。而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就很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共产党宣言》仅仅一万多字,比现在一篇硕士生的论文字数都少。但这一万多字,却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莫以字数论长短
    B.浓缩的往往是精华
    C.文章贵在少而精、简而深
    D.归纳和总结,写作的两大利器
    【答案】A
    【正确率】48%
    【答题次数】29次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标题选择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出观点:字数的下限虽有合理性,但根本不代表理论修为和学识储备。然后用《共产党宣言》的例子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文段为“总—分”结构,主旨为开头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主旨的同义替换,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C项:曲解文意,主旨是字数多少并不能代表文章质量好坏,但没有指出文章好坏的评判标准。D项:无中生有。
    【来源】2019春季联考-言语大题库第137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2题、2019年0420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1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18
    43、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
    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
    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
    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答案】A
    【正确率】39%
    【答题次数】7369次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主旨概括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是互动的。接着文段后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说在“非科学”时期,科学普及无从谈起。后半部分说在科学兴起的近现代,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中顽强生长。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重在强调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科学普及道路艰辛”偏离重点,照应的是文段的前半部分。C项:属于提出对策的内容,与主旨无关,文段主旨侧重的内容是“科学普及如何发展的”,而非“应该如何发展”。D项:“科学普及的前景”为无中生有。
    【来源】2019春季联考-言语大题库第87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59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29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6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51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21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45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偏远地区)(网友回忆版)第43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6题、2019年0420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2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网友回忆)第42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589
    44、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的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源远流长
    B.与时俱进
    C.内涵丰富
    D.寓意吉祥
    【答案】D
    【正确率】3%
    【答题次数】26次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意图判断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和第二句通过“福禄”谐音代表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民族文化维系的重要意义。第三句通过葫芦外形表达出其符合大同的美好理念。最后一句,体现出葫芦蕴含的一系列美好象征。文段为“分—分”结构,应全面概括得出葫芦文化传达出的美好寓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全面概括更贴合文段中的好美好寓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文段未提及。C项内涵丰富强调是包含的内容很多,而文段是侧重寓意美好。
    【来源】2019春季联考-言语大题库第138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4题、2019年0420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2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08
    45、20世纪以来,人类对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革。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为重新认识“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技术方法。研究表明,自然美与物质的波长(或者频率)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人的美丑认识不同,因审美主体的频率不同所致
    B.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因为振动频率没有变化
    C.距离产生美,是因为审美主客体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共振
    D.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因为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
    【答案】B
    【正确率】45%
    【答题次数】5757次
    【三级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细节理解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因为振动频率没有变化”属于无中生有。A项、C项和D项均对应文段尾句“自然美与物质的波长(或者频率)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普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言语大题库第81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1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6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1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9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48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30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偏远地区)(网友回忆版)第45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8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47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网友回忆)第44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8 05:07 , Processed in 0.07308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