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括题为申论的必考题型,也是必备能力,贯穿答题始终,它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本出发点,下面我们来分析下阅读理解能力,从中把握下申论的答题特征(以2022年国考为例):
(副省级)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市地级)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行政执法类)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结合以上三个阅读理解能力,把握关键词展开分析:
全面-内容。可以理解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跟该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要阅读到位,包括数据材料和事实事例等,很多同学可能认为这些不需要读,甚至略读等,我们来看下这个题(不限于概括题):“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在这个题目中有数据材料和案例,群众不配合、普查员专业素质不高和沟通技巧不到位等都是从这种材料里概括出来的。
全面-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把所有材料都看完了,但是在表态、得结论、分类或者总括句的时候依然存在问题,那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所以提炼不到位。例如国考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这个题目中需要进行表态,但是态度观点并不是在某一个段落中单独体现出来的,而是需要联系段落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即新技术目前还没有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理解。理解的前提是材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并且还有关键词可以摘抄,可以直接整合材料中的原关键词作为答案。例如山东省考题:根据“给定资料2-5”,概括当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该题答案中劳资矛盾纠纷突出、签证和居留制度严苛、恐怖主义带来安全威胁等都是材料中原关键词直接呈现出来的,相对简单。
提炼。提炼一词说明意思在材料中并不明显,需要我们稍加提炼才能得出材料之意。这时候往往很难找到原关键词进行摘抄,那就必然经过加工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涉及到自身的积累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如国考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答案中像阅读场所、榜样典型、重新建构社会礼俗与价值体系、开设专门的教育活动等很多表达都是自己提炼整合出来的,有一定的难度。
归纳。归拢使之有条理,归纳对象可能是零散的材料,也可能是已经概括出的要点。出现归纳的题目一般要进行分类,分类的具体体现形式一般需要呈现总括句,并且前置。例如内蒙古题目:“给定资料2”介绍了永济村的致富史,请归纳其经验做法。(15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题干中出现了归纳一词,答案的具体呈现方式以(1)因地制宜办企业。通过考察学习经验,利用本地丰富资源建立工厂,并创办相关企业。(2)校企合作育人才。与高校开展合作,输送青年农民学习企业管理、财务、科学技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等方式展开。
解释、推断、本质。这三个关键词是根据题目需要进行体现,由易到难。其中,解释是
分析说明,讲明某事的含义、原因、理由等;推断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体现的,适用于做对策分析或者表态等情况;而本质则是对问题的深度挖掘,一般根据材料把握程度,没有材料依据的情况下,切不可随意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