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2021国考申论热点:爱心善举复制不该被曲解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22-4-30 16: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背景】
    日前,一对上海夫妇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乘飞机到成都旅游,由于担心途中孩子哭闹影响其他乘客休息,于是特意准备了耳塞、糖果和暖心小卡片送给同机乘客。据《成都商报》报道,夫妻俩拍下视频发出后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不少网友表示赞赏,认为“有这样高素质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也有部分网友说“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质疑这对夫妻是在效仿别人来进行炒作自己。
    网络上:
    不少网友点赞 也有人质疑是炒作
    在夫妇俩把在飞机上发小礼物的视频发上网后,引发大量网友关注,截至目前,该视频已获得十多万点赞。
    “也不知道是怎么火的。”宝爸钟先生说,“还是网友来提醒我们,才知道这事火了。”
    在视频的留言评论中,不少网友对年轻夫妻俩这样的行为表示赞赏,“年轻一代的素质越来越越高”“高素质家庭,孩子在这环境中长大,一定都会暖心而优秀”。鲁女士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网友评论称“要是他在这架飞机上收到这个礼物,只要孩子不把飞机拆了,怎么都行”,她说“网友们太可爱了!”
    【热点聚焦】
    带不懂事的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确会担心孩子哭闹影响到他人休息,给其他乘客送去耳塞、糖果、小卡片,当属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替他人考虑的爱心善举。即便是“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效仿别人就一定是在借此“炒作”“营销”吗?这种对爱心善举的曲解与非议着实不妥。
    什么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原本就是人类社会的应有生活状态。大到日月星辰的周期运转,小到一日三餐的司空见惯,周而复始中蕴涵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合理性。送耳塞、糖果的做法被复制、效仿,正说明此举的合情与合理,既可让行为人能够做得到,也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不少网友对年轻夫妻俩的行为表示赞赏,体现了此举被社会的认可度。
    而过分解读“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背后的潜台词,或不无“不再新鲜”和“意在炒作”两层贬义,这种曲解和责备显然不妥。人们乐见不同凡响的“有新意”,但“创新”的本义是要补齐短板、完善不足、提升层级或创新模式。面对一岁多大孩子的哭闹干扰,除了孩子父母的尽可能抚慰,目前的办法也许就是让乘客戴上耳塞,以作充耳不闻之态,除此之外还能有啥更好的招数呢?
    至于吸人眼球、想当网红的炒作之说,当事的宝爸钟先生明确予以否认,表示自己没有抱着炒作的目的,“只是很正常地分享视频”。时下,网友发视频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已成为俯拾皆是的常态,实在没有必要以戴有色眼镜视之,动不动就往蹭曝光度、想当网红上扯。这不仅有违当事者的行为初衷,也无意间给爱心善举的践行与光大造成负面伤害。
    爱心善举就是要在人们不断的效仿、复制和宣传中得以传承、弘扬。诚如孩子母亲鲁女士面对质疑时所说,这件事就像扶老人过马路一样,“不是只有一个人可以这样做,好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效仿”。“效仿就效仿吧,好的事情,大家都去效仿不是更好吗?”
    效仿不是问题,“该效仿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看见别人翻越护栏,你也有样学样,别人在风景区刻下“到此一游”,你也跟风模仿——这样不分是非、不知美丑的“效仿”应当摒弃。多些对爱心善举的崇尚和践行,多些对不良行为的抵制与斗争,才能为社会积聚起更多惩恶扬善的正义因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9:47 , Processed in 0.08276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