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的问世到电力、汽车的诞生再到互联网的风靡并迅速改写人类信息的交流、传播方式,科技的出现和不断创新给人类社会带来一次次的巨变和重构。科技在改变我们社会生活和为人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诸如白色垃圾一类的麻烦和困境。因而,科技将会异化并最终摆脱人类控制的忧虑一时甚嚣尘上。将科技生命化,复归其人性的特征,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
科技的诞生蕴含人性的特征,赋予科技以人性,是为不忘初心。科技作为人高级的实践活动 ,是人超越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的理性和智慧的展示,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机车、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它们都是人类工业底产物;自然的物质转变为由人类意志驾御自然或人类在自然界里活动的器官。它们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底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以人为目的,简单讲就是科技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为人服务的。物联网的诞生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人们的交流、购物、合作等方式,正是源于人与人随时随地链接的需求。因为有了人类的需求,才有了圈住羊群的铁丝栅栏、才有了粗陋如石斧,精妙如芯片的一项项发明。可见,复归科技人性的特征,让科技服务于人,才是不忘初心。
科技的创新助推社会的完善,赋予科技以人性,是为关照现实。会打扫卫生的机器人,有强大云端数据支撑的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手环、智能家居等等,他们已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人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此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普通人和掌控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鸿沟,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交往,特别是求职、就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科技非人性的一面决定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道德、贫富分化等问题。12306网站上线之后让更多不会网络订票的农民工一票难求;滴滴打车推广后,以前招手即停的出租车,由于司机埋头抢单,更加提高了不懂约车乘客的用车难度。因此,我们需要为科技注入更多的人性,进一步探索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尽力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责无旁贷。让科技生命化,才能为现实助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科技的发展避免异化的危险,赋予科技以人性,是为把握未来。好莱坞大片《机械公敌》里机器人占领城市的情节引人入胜,却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科技会逐渐摆脱人的控制并成为控制、惩罚、规训人类的异化力量吗?白色垃圾泛滥成灾危害人类居住环境,氟利昂的使用一天天危及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全球数量庞大的原子弹也成为时刻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让科技保持最初的节奏和目的去发展,就意味着将科技定位于其固有的位置, 明确科技的限度, 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的作用,避免科技对人的否定和奴役, 避免科技异化。
正如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强调的:“无论科学可能会变得多么抽象, 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却是人性的。每一个科技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 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复归科技固有的人性、限定科技非人性作用的范围以及赋予科技以人性关怀是科技人性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搞清楚“科技从哪里来、它将到哪里去”这个关键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拾理性、冷静思考,远离“无目的的物质至上主义”,将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对面包、浴缸和武器的盲目的追求上。相信回归生命化的科技,必将展示出其内在真、善、美的人性价值,真正闪耀出人文之光、科学之光、未来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