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回复: 0

时政热点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1-12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作者: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在科学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和发展这一方略,就是要在尊重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协同进化的前提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方略概括和提升了绿色发展的意蕴和境界。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因此,坚持和发展这一基本方略,必须自觉地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
发展目的的完善
满足人的需要是发展的目的。任何一种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自然界,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有机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就是要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以剩余价值为增长的目的,商品、资本、货币等物的因素成为支配一切的力量,结果造成对人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导致了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为了消除上述弊端,必须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人以其需要的多样性、全面性、广泛性而区别于动物。人不仅具有物质文化需要,还具有生态环境需要。从物质变换角度来看,生态环境需要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一切需要之和,即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需要和废物返回自然界的需要的总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了从“求温饱”到“求环保”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指标。现在,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其日常生活的内生性需要。因此,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就是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表现和表征。
在我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时候,就包含着如下要求: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饮水、吃到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首位要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的价值支点。只有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确立为发展的目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展理念的创新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向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发展理念的绿色创新,科学引导绿色发展。
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宇宙系统和科技进步具有无限性,地球上的资源环境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维持一种必要张力,尤其是必须考虑到各种要素的空间均衡问题。
坚持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劳动和自然共同构成了财富的源泉,自然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将材料转变为财富。自然资源参与了价值的形成,故存在着自然价值。自然价值能够带来价值的增值,故存在着自然资本。由于存在着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绿水青山才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在承认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基础上谋求发展,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自然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物质变换关系,具有典型的生态学性质。生产力是人类调节和控制这种物质变换的实际能力。自然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是其重要形式。马克思认为,“自然富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中具有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据此而言,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实质上是指自然力量。同时,随着新科技革命生态化趋势的发展,人类自觉将生态系统等生态科学的成果运用到生产力系统中,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所具有的生产力,是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生产过程和生产目标的绿色化所发挥出的生产力,是整个经济运行和经济体系的绿色化所表现出的生产力。显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总之,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只有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发展理念的绿色创新,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观念引导,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发展目标的优化
发展目标规定和预示着发展的结果。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就是要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美好愿景。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基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性,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下,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时间上看,现代化是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的转变过程。从构成上看,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社会进步过程。为了克服西式现代化造成的“单面人”的弊端,按照社会有机体全面发展的规律,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全面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保证发展的人民性、全面性和持续性。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现在,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不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化的产业结构。为了支撑这一体系,必须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以加强绿色投资。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在增强自然资本实力的基础上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和自然资产的投入,以夯实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基础;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夯实绿色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必须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投入,以夯实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粗放式增长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充分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以促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统一。必须加快研发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和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其循环利用效率的技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有效预防生态风险的技术,以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化。
总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谋求发展,必须形成绿色化的发展格局、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永续的物质基础。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2日 1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5 13:05 , Processed in 0.07383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