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6|回复: 1

上海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北京“非遗”后继无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1-5 2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论材料】
    绢人、蜡果、联珠快书……这些非遗项目作为北京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密码,多项如今已濒危。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非遗”已无传承人在世,或仅存一人。
    近日,66岁的刘秀华刚刚完成了8只蜡制“芒果”的上色。这是老人为今年庙会做的准备。如今,作为蜡果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刘秀华是北京目前唯一能够制作“蜡果”的手艺人。蜡果曾是不少老北京人家中的装饰品。这些用蜡制作的苹果、橘子等各类水果,其形状色泽均与真实水果极为相似。据刘秀华老伴聂福麟查阅相关文字考证,我国从宋朝时就有了蜡制品。清朝末年,蜡果已出现在北京的市集上,之后,部分手工艺者开始成立作坊工厂,扩大蜡果生产。
    面临失传的“非遗”手艺,远不仅是蜡果。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绢人、联珠快书等非遗,均已进入“濒危”状态。在北京,总量三分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西城区。据官方统计,该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6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67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162项。
    数据显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目前为200余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岁数普遍偏大。由于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或有的陆续去世等原因,目前传承能力较弱的非遗项目,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其中,最亟待保护的为“部分失传”项目,传承人或已经去世、项目无人传承,或年迈体衰,或仅有一个传承人,这样的项目目前有10个;其次是“濒临失传”项目,传承人健在且有传承能力,但不足3人,此类项目目前共有30个。
    2006年,由西城区(当时的崇文区)申报的雕漆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雕漆工艺,其所耗原料与时间均不菲。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飞介绍,雕漆在胎上涂积漆料时必须逐层进行,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如此循环,每天只能刷1到2层。涂漆完毕后,再以刀代笔,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一系列工序下来,有些工艺品需要2到3年时间才能完成。此外,因为运用纯天然原材料,成本也十分高昂,“一克雕漆可能比一克黄金还贵”。杨飞告诉记者,雕漆漫长的工序与昂贵的身价,遇上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偏时尚简约的公众审美,在市场上未必“吃香”。有些手艺人想做一个雕漆的展览,但因无法对单个作品进行展出,而若展出较多作品,成本则负担不起,因此一直难以实现。
    有业内专家表示,非遗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与载体。不过,由于生产生活改变等各种原因,个别非遗的确面临失传的困境。以“蜡果”为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拥有其民间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蜡果的身影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蜡果的制作工序复杂。刘秀华介绍,从制作模具到灌蜡、上色、风干,一个蜡果的完工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且对制作者有着美术功底上的要求。直至目前,她仍没有确定蜡果技艺的传承人,对于何时能找到、或者到底能否找到,她心中没谱。
    专家认为,非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很多会适应时代发生相应变化。不过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度”,因不同项目的情况而定。“有些项目传承得很好,比如传统民歌,我们对它进行创新,效果很好,但是很多项目历史底蕴深厚,目前都没有继承好,怎么敢说去创新?”
    2014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评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传统“手艺活儿”与车间工业生产不同,比起精准的参数,更依赖师傅的个人经验。一得阁总经理王杰以制墨过程中的蒸胶为例介绍,蒸胶讲究“火候”,火候掌握得如何,决定了能否生产出高品质的墨汁,而这个火候只有具备经验的师傅才能把握。王杰表示,车间工作辛苦、骨胶味道难闻,且制墨依赖技师的个人经验,不仅需要学徒有足够的天分,还需要吃苦耐劳。
    2013年,西城区专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度,推出一系列保护措施。北京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他们为雕漆技艺等急需保护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徒。今年内,市文化局还将完成部分“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为了打破非遗项目此类人才瓶颈,2014年起,西城区每年挑选5项非遗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传承志愿者,目前已为北京内画鼻烟壶、曹氏风筝、传统灯彩等十多项非遗项目招募传承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为挽救“非遗”文化基因,西城区启动了“黑匣子保护体系”。对于目前名录中的10项部分失传项目与30项濒临失传项目,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为其留下“基因库”,让未来对非遗仍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接触或学习到非遗项目的知识与技巧。
    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北京“非遗”后继无人问题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8-11-5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北京多项“非遗”面临困境,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能力较弱;部分有传承能力,但是人数较少。打破“非遗”后继无人困局时不我待。究其原因:一、原料与时间成本高昂,变现能力有限。运用纯天然原材料,工序复杂,而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不吃香;二、社会变迁渐失“用武之地”。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非遗”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三、传承辛苦难寻后继人。需要学徒有足够的天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打破“非遗”后继无人困局须从多角度入手:一、非遗需要继承与创新,并注意把握好“度”;二、启动“黑匣子保护体系”。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为“非遗”手艺延续文化基因;三、公开招徒,招募传承志愿者。打破非遗项目此类人才瓶颈。
    更多真题、模拟题尽在中公官方刷题APP,中公名师精挑好题,题题刷到点子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6 10:18 , Processed in 0.08612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