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4|回复: 0

2019国考行测技巧:让隐性主旨“显”出来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9-18 19: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一种题型为主旨观点题,对于主旨观点题的考查无论是副省级还是地市级均有相应题目的测查,并且题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看,这种题目整体而言难度系数不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在考试的时候花相对多的时间去解决这类题目,并且能够保证正确率,从而使自己的言语这部分的成绩有十足的竞争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1.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信大家在应对这种题目时还是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大家肯定也会遇到像上面例题这样的一些题目,会感觉主旨观点题目正确选项有时候选题干明确描述了内容,有时候要选题干未描述的;鉴于此,大家可能就会质疑自己对文段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往往会有一种这种题目主旨是不是和题目的问法有关系的疑惑,比如:题干问法若是比较明确的“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表明”“这段文字所主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等这样的问法就是要选择题干有具体描述的选项,而题干问法若是不太明确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意在”这样的问法就要选择题干没有具体明确描述的,或者说要选择题干中没有的就是正确答案。这就造成了一种对主旨观点题目的误区—去刻意地区分问法。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目,这个文段第一句提出一个问题,即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第二、三、四句从不同方面说明了流动人口未融入城市产生了负面影响:出现二元结构、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长治久安等。所以整个文段的写作思路是:第一句话提出问题,后三句话分析了负面影响,至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作者提出问题的目的仅仅是分析一下问题,阐述一下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吗,其实并不是,因为这并不符合正常的行文思路,作者最终还是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主旨应该是要解决“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策句;故本题选C项。其实这类题目的主旨在主旨观点题目中我们称之为“隐性主旨”其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危害,那么重点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句;即这样的主旨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概括。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应对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核心还是要把握和总结一些文段的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隐性主旨“显”出来,才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23:16 , Processed in 0.07244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