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时政热点:民意调查不可“自欺欺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7-18 2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民意调查不可“自欺欺人”。
有媒体报道这样一件事:某地食品安全办为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更好的成绩通过民意调查,便向市民发放带有指令性内容的《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当问到您对本地食品安全状况是否满意时,请回答:满意或非常满意。”日前,这封公开信在网上悄然走红。
无独有偶,这种向群众“讨要”满意、“强制”满意的事情并非孤例,但凡涉及到民调类的检查,都会时不时地发生。少数地方采用提前打招呼、提前下命令的方式左右民意,要么通过公开信、要么直接用网络自媒体推送,全然一副明目张胆的模样。其实,谁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在民调中取得好成绩,期盼群众给力也是情有可原,但过分地采取强制性打招呼的方式,难免有些“吃相太难看”。
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民意调查具有随机性、公开性、客观性,这让被调查单位心中没底,找上级单位“说情”“诉苦”更是行不通,于是就转变思路,妄图通过做群众工作来应付调查。其实这样的做法几乎无效,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平时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群众心中自有定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起到反作用,特别是平时工作不扎实、不认真的单位,这种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行为,很容易让人心生反感,直接差评。
当然,上述民意调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民意调查本该“静悄悄”,为何会让被调查单位听到口风或探到轨迹,提前应对,这也必然会给调查的结果带来一定误差。另一方面,被检查单位“害怕”民意调查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有时候受文化层次、言语习惯的影响,老百姓完全听不明白调查者问什么,抵触抗拒心理也直接造成了“嘴上说不”的情况。可以说,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民意调查的客观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错误的评价,反而对被调查单位不公平。
由此可见,必须全力克服民意调查“自欺欺人”的怪象。被调查者要放下思想包袱,摆脱“政绩至上”的不良观念,只要是工作认真落实了,自认为抓得到位了,就该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坦然面对群众评价,决不能想着“讨满意”“打招呼”,以致弄巧成拙。倘若工作还有一些缺陷,尚有未完成、不到位的地方,也更没必要“担惊受怕”,切不可因为“找门路”“走捷径”,滋生形式主义毒瘤,坏了风气和公信。
调查者也当在调查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谋创新,避免因循守旧、机械僵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多一些实地走访,亲身感受地方工作的虚实;少一些“等靠要”,以粗糙的调查数据“盖棺定论”。要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包容他们工作中的失误、瑕疵,及时纠正错误的导向、方法,让调查结果真正成为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攻坚克难的纽带,想必这才是民意调查的题中之义、关键之举。
来源:荆楚网
作者:储旭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02:36 , Processed in 0.0818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