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中的言语知识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6-15 18: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考行测中的言语理解逻辑填空模块会出现在判断推理题中,这一点是广大国考公务员考生在备考时需要了解的,那么,当本应出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考点跑到判断推理中,我们要如何应对?
    国考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资料和常识四个模块,虽然考查的方向侧重点和考查目的并不相同,但是其中并不完全是分离的,模块与模块之间也有着若隐若现的微妙联系。
    例如常识判断中的历史、文学等知识会出现在判断的类比推理模块中,常识储备的好,那么类比推理关于语义关系的题目就有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例如言语理解逻辑填空模块中的成语词语辨析,也会在判断推理中的类比推理中考查。
    如:白驹过隙∶度日如年
    A.潜移默化∶耳提面命
    B.浮光掠影∶鞭辟入里
    C.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D.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这道国考行测题目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会考查词语辨析。那么判断推理中的类比推理中会有个固定的考法,例如国考中每年都会考查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的类比关系。这应该是最为典型的知识交叉了。
    该题目的白驹过隙和度日如年是反义词,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快,一个表示时间过的慢,A选项的潜移默化指的是不知不觉中被改变,耳提面命指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提点。所以两者之间还构不成反义词,因为有语境的限制。B选项鞭辟入里指的是研究深入透彻,浮光掠影指的是不够深入,构成反义词。C选项指的是近义词,都是高雅的文化艺术。D选项从大意上直接构成近义词,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这些知识点,其实本质上就是言语理解。挂羊头卖狗肉。
    例如,程门立雪:尊师敬道
    A.草木皆兵:泰然自若
    B.按图索骥:事半功倍
    C.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D.叶公好龙:情有独钟
    该题则是考查近义词辨析。尤其是叶公好龙,按图索骥这些易混的成语,容易有歧义的成语。建立在强大的言语知识储备中。
    再例如:国考行测判断推理中的归纳推理题。因为归纳本身就是概括文段材料的主旨。那么就涉及了言语理解中的主旨概括。可谓是最接近言语理解的判断题。 盛世兴收藏。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精神需求更加丰富,神州大地兴起了收藏热。然而,由于过多地掺入功利色彩,热得多少有些浮躁,热得缺少点文化的灵魂。最近,北京举办了几次“鉴宝”活动。请专家为民间收藏鉴别藏品。持“宝”而来者甚众,真正淘到真品的,寥寥无几;一些人耗资数万、数十万,却看走眼了,得到的是赝品。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 收藏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B. 收藏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C. 收藏市场亟需一批专业“鉴宝”人才
    D. “鉴宝”活动有利于净化收藏市场
    该题目,根据文章的习惯性用语结构。第一段就是全文的主旨中心句。即收藏热不健康。紧接着是举出一个例子,北京的鉴宝活动。那么根据主旨概括,避免从部分条件推出结论,避免从例子中推出结论的原则,那么A是从例子中得出的结论。CD也是直接从例子中得出的结论,所以选C。从全文概括,该题非常典型的代表了,判断中的言语知识。
    国考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跑到判断推理中要怎么办?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考生们就可以成功的攻克这类题型了,而平时的练习和积累,是各位在国考行测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0 11:37 , Processed in 0.05238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