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1|回复: 0

公务员时政热点:人才政策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8-6-13 2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事政治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内容,申论、面试必然会考到,行测偶尔也会出现。所以,无论是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甚至是事业单位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大家都要忽略对时事政治热点的积累。文都公务员考试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2018公务员时政热点:人才政策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希望大家努力备考,轻松成“公”。更多时事政治热点内容尽在文都公考,欢迎大家收藏本网。
正在武汉大学念大三的周舟,打算暑假到深圳找实习。南下广东实习,为找工作打基础,是武汉的大学生近些年的“惯例”。武汉这座城市拥有上百万在读大学生,却没有相应规模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往年填报志愿时,这种情况使得不少高考考生和家长对选不选武汉高校纠结不已。
不过,2018年正在高考的考生们,到填报志愿时可能不必太纠结。武汉推进的“双百万”人才政策,有望给予大学毕业生更多留在武汉的机会。
2017年年初武汉出台的“双百万”政策,某种意义上是地方新一轮人才政策的起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多座城市出台人才新政策。其中,吸睛无数的武汉、南京、武汉、成都、重庆、长沙等,不仅是“新一线”的有力候选城市,而且还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优势城市。原有的高等教育优势与新的人才政策叠加,会否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人才政策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高等教育优势城市产业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吸引考生报考。但这需要漫长的传导过程,具体影响程度如何还不明朗。
而从BOSS直聘研究院最新的数据看,武汉等城市的大学毕业生留存率正在提高,缩小与广东等先进省份的差距,“新一线”城市高等教育优势与人才政策的叠加优势正在显现。
抢着留住大学生
周舟这样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青年劳动力,是地方人才政策关注的焦点。
武汉是近一年以来最早推出人才政策的城市。2017年年初,武汉推出“双百万”计划,即要在5年内,推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以及“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前一个“百万”,其目标就是推动周舟们留在武汉就业创业,而不必流失到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其具体的措施包括本科生最低年薪5万、购房八折等“优惠”政策。
在武汉推动实施“双百万”计划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城市发现“人才”的价值。南京首开大学生“面试补贴”的先例;成都有捆绑落户、就业的“蓉漂”计划;天津有落户就业的“海河计划”;西安最大限度放宽落户,在读大学生在线即可申请西安户籍。
这些城市,不仅是这一轮人才政策热潮的明星城市,同时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国内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城市。QS全球大学排行榜显示,该榜单的2017年全球大学900强中,内地只有14座城市的40余所大学入围。这14座城市就包括前述武汉、南京与西安等城市。
与经济的城市格局相对比,南京的高等教育实力甚至比上海要强,武汉、西安的实力与一线城市广州相当,而重庆、天津亦有较强的高等教育实力。但是,人才的流动性,使得武汉、西安没有享受到太多高校多的好处。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就业选择上有很强的目标性,他们不一定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就业,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考虑。
另一方面,往年的志愿填报,因考虑毕业时更好找工作,考生往往选择一线城市,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往年有“广东考生不爱考出省”的说法;而如果选择类似武汉这样的城市,往往意味着大学要为就业准备更多。
而未来的情况则可能是,周舟们有更多机会直接留在本地工作。未来出现的一种可能是,更多优质生源流入武汉、西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这也是出台人才新政策的地方乐于见到的情况。这是否意味着高考志愿填报出现关键变量?
张端鸿表示,人才流动问题可以用“推拉理论”解释,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是“拉力”;其“推力”在于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房价压力大。相当多在一线城市上学的学生在就业时选择离开。对于中西部而言,生活成本低,竞争压力小,曾经被忽视的人才来到这反倒有了成就事业、实现价值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中西部城市人才的“自产自销”,将成为一种可探索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人才政策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产业状况发生改变,进而吸引考生报考,但这中间的传导过程很漫长。
从事教育政策的中山大学副研究员范昕认为,人才政策对考生的报考会有一定影响,但读大学需要数年时间,具体起到何种影响当前并不明朗。而且雇主更看重高校本身的声誉而非所在地,“本地高校”的标签并不会为求职者加分。
熊丙奇表示,人才政策和报考选学校目前来看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政策里并没有限定人才来源,而且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吸引潜在人才前去就读,而是吸引人才去就业,重点是人才的使用效果,对当地产业发展能做多大的贡献,而并不是培养。
应届生留存率提高了
目前,人才政策预期与报考选学校间还没有太直接关联。尽管如此,部分城市人才政策与高等教育集聚的叠加优势正在显露出来。说明这一趋势的,是一种参数——反映高些应届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的“留存率”。
在新的“潮流”中,周舟选择深圳实习实际上已是旧的“传统”;过去,大约超过一年的武汉高校毕业生要离开武汉谋发展,但随着人才政策预期看好,这种情况正在“逆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取的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数据显示,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武汉高校毕业生的留存率为57%,这一数据在最新的2018年毕业季上升至64.3%。
和武汉一样,西安、重庆、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趋势也逐渐显现较乐观的迹象。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本地高校毕业,并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包括今年的应届生和一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比例达到73.8%,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如果将视角放大到省级行政区,截至2018年4月底,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平均留存率(在本地求职)为68.8%,相比2017年同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
BOSS直聘研究院援引样本数据称,毕业后的头两年,许多职场新人的求职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还不清晰,工作变动较为频繁,全国各省市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平均留存率波动性和差异性也较大。两年后,随着职业方向逐渐清晰,人生规划走上轨道,年轻人择业的地域稳定性明显提升,一部分毕业后选择了其它城市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各地的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基本面能够维持在50%左右。
这也在提醒正在考场的00后们,志愿填报时选填武汉等“新一线”,确实有机会留在当地发展,而不必在就读时重复周舟跨省实习的“麻烦”。
随着数据的看涨,武汉等“新一线”的数据正在与先进水平缩小。据BOSS直聘研究院样本数据,截至2018年4月,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最高的是广东省。坐享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巨大地缘优势,辅以一定的地域文化影响,广东省今年的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高达96.8%。紧随广东之后的分别是浙江省(90.6%)、上海市(86.6%)和四川省(83.5%),均超过八成。浙江与四川分别拥有杭州、成都两大明星城市。
2017年7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数据显示,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留在深圳的比例为38.3%,为历史最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直到2015年,毕业生留深的比例才首次超过去向为北京、上海的,达到30%。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深圳、青岛等不少城市正在大力引进、新建优质高校,以填补高等教育的短板。
相比之下,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仅为23.0%;东北地区的留存率为40%。
对此,范昕解释说,地方办大学的目标不该是单一的,虽然不能留下毕业生,但有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学者为当地服务,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也是其意义之一。
张端鸿还指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劳动力的争夺关乎城市未来的发展。不管是什么发展水平的城市,都要考虑如何吸引、留住人才这一问题,努力在推拉之间找到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7 06:07 , Processed in 0.07685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