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跟着大咖学写作】申论范文:“不怕拍摄”的执法底气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5-22 2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在此,中公教育申论频道推出【跟着大咖学写作】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的互联网时代,上述要求已然有了新的内涵,而这其中对于立法基础的考验、守法忠诚的考察、执法水平的考核和违法必惩的拷问将永不过时。
这两天,一段“教科书般”的执法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警察在对执法对象三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升级执法措施将抗法当事人制伏的过程,获得了网友一片好评。
很多人都在点赞视频中一位“教官级”警察执法过程的严格与规范,而在视频最后出现不到五秒钟的一位警官,他的“台词”只有一句:拍可以,但不能断章取义,掐头去尾,否则要为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负责。一句“拍可以”显得自信十足,这显然不同于以往一些事件中出现的“偷拍”“不让拍”。说话人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首先,这是司法公开的表现,近年来这样的变化并不少见——裁判文书网上每一起“非涉密”案件的审理结果及其缘由全部可见;重大、典型案件的庭审直播让控辩对白公布于众;公安部规定“在拍摄不影响执法的情况下,民警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于在‘镜头’下执法”……
诸如此类的点滴变化,体现了公开的法治化要求,也体现了司法案件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的有法可依。只有从顶层设计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才能在引导社会预期、方便群众监督方面提供抓手。
实际上,之所以可以“拍”是因为有法可依,不拒绝“拍”则是对有法必依的践行。
而“不怕拍”的一个原因就是执法者严格遵守、践行法律规定,用教科书般的程序推进执法进程,即执法必严。
执法必严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作保障,有精确的判断能力作标尺,有坚定的意志态度作后盾。罪与非罪的界限,情与理法的博弈,都需要执法者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这种能力是扎实学习、频繁实践和认真反思的结果,这种镜头下执法的公开也带来了公平公正和公信。
此外,这种执法底气还源于人民群众对于违法必究的支持。视频中,违法者身边的女士曾高喊“警察打人了”,如果“掐头去尾”来看,这一声呼喊显然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激愤。但这段视频能够被完整地上传网络,本身就是公民善恶观、法治意识进步的体现,而视频内容也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警察到底是在“打人”还是在打击违法犯罪,让人们能够清晰地辨别正义与伪正义。于此而言,视频公开本身也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让人们不是简单地害怕警察而是从内心敬畏法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的互联网时代,上述要求已然有了新的内涵,而这其中对于立法基础的考验、守法忠诚的考察、执法水平的考核和违法必惩的拷问将永不过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6 11:25 , Processed in 0.07977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