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回复: 0

2018鲁考(山东公务员)面试热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5-21 17: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创世华名师1对1 高端定制课程
    2018鲁考(山东公务员)交流群 476286311点击加群)
    统一客服热线:400 110 5311;
    联创世华总部及十七地市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2018鲁考(山东公务员)面试热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事件背景】
    19日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一起动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各地党政干部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会议摘要】
    六大原则:指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向。
    一个重大判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两个阶段目标: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成美丽中国。
    一个优先领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热点时评】
    评论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贡献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日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宣示,勾勒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目标。可以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的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这一转变让人惊叹,其发生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联合国官员的感叹,道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识的飞跃。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人类与工业文明相遇,传统工业化因其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其他国家发生过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还是中国存在的种种环境欠账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刻反省。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有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路,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开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重索取不重投入,重利用不重保护,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结果反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重要旨归,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财富将造福所有人。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新路径。过去,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九龙治水,最容易引起扯皮推诿、顾此失彼。经过5年的探索和总结,以这样的生态系统思想为导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职能、系统治理、综合保护、统一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得以牢筑。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写入执政纲领,勇担千秋生态大计的时代责任;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务实地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全球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举旗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不仅将以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完成奠基,更会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探索,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新方案,为呵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作出新贡献。
    评论二: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期”关口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海内外热烈反响。“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当人民群众为这些承诺感到欣喜之时,深感重任在肩的党员干部则深切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期说”。
    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三期说”阐释了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任务艰巨性,道出了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的极端重要性,点明了有条件、有能力的客观基础性。这既是对生态环保形势的科学判断,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爬坡过坎的发令枪,为全党全国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
    跨越关键期,需要咬紧牙关的韧劲。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区域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均衡,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现象较为突出,生态退化依然严重,新业态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尽管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面对上述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不好,就难言高质量发展,难以达成人民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因而,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再苦再累,也要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跨越攻坚期,需要攻城拔寨的拼劲。当下,伴随着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逐渐富足,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切期盼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殷切期望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然而,距离百姓愿景,我们还有不小距离。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2017年“大气十条”虽然圆满收官,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布局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等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仍需攻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所盼需要我们积极回应;攻坚是最嘹亮的冲锋号,提供更多优质产品需要我们矢志拼搏。惟其如此,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跨越窗口期,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砥砺奋进、春风化雨,不仅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也为解决生态遗留问题、污染防治攻坚积累了丰厚的物力、财力和制度、技术条件。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发表报告说,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空气中细颗粒物水平平均下降32%。而美国完成同样的任务用了数十年。这样的“中国速度”,宣告我们跨入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抓住窗口期就是抓住解决问题、修复生态的最佳机遇期,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期”关口,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决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阵痛而不前进,一定要树立信心,聚合全社会的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遍染神州,让美丽遍布中国。
    评论三: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现在,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不断满足人民需要、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的宗旨和使命所在。从伟大事业和奋斗目标看,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这次讲话中又明确提出了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各地区各部门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6 10:54 , Processed in 0.07993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