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1

2003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1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
满分:50分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2002年3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援引一位权威人士的话说,中国目前城市贫困人口有3000万左右,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10,并仍在不断增长。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2002年11月,我国的城市贫民已远远超过了1400万的底线,共有1998万城市居民陷入极度贫困。
从2002年12月25日我省计划会议上获悉,200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这是自1991年以来全省经济连续第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据统计,截至2002年3月,浙江企业下岗职工有18.69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21.5万人。
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253.42元,其中有山西、安徽、河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在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前,农村的贫困问题,相比城市而言,显然要严重得多。农村地区大约有3209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年收入低于625元。也就是说,在这些广大的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每天的收入不足1.7元人民币!远远低于国际标准l美元。这1.7元,够干什么?
孩子的一枝笔,全家的一顿饭!
杭州18岁的蔡君患白血病6年,蔡父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而蔡母每月298元的失业救济金快领到头了,明年全家的头等大事是吃的问题。蔡母想出去干活,这样每月也许可以赚个四五百块的,但是因为没有人照顾蔡君的冷暖吃喝,抵抗力极弱的孩子一旦病情复发,拿出去的钱就是四五千块啊,全家如今一筹莫展。
民工无权无势只要求得一个岗位给家里挣些养家糊口的钱就心满意足了,但是在就业形势趋紧的情况下,职位的紧缺性、生活的迫切性让他们会丢弃自己的尊严、人格甚至理性去争取一个工作岗位;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工资被拖欠,甚至辛苦工作几个月分文未得时,也不会按照《劳动法》去保障自己的利益,也许即使赢了官司也未必能要回自己的全部工资。
年关之时,各地工会纷纷开通职工救助热线,许多职工纷纷来电反映困难和要求救助,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工会组织的能力和职能范围。“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某工会领导谈起“送温暖”时依然有些无可奈何。受财力、职能等方面的约束,工会组织的送温暖活动,“温度”还是有限的。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以及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有关文件以后,我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掀起了捐款捐物的热潮,确保全省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高高兴兴过好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自2000年起,我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新的就业渠道。三年来,全省各地实际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已近30万个。
三、申论要求
1.请用15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议论文。(35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6-6-23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1.请用15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典型的归纳概括题。题目十分明确,要求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考生只需提炼材料中反映的不足和缺陷的要点,并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可知,主要问题的要点集中在材料第1—7段。材料第1段指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大且不断增加。第2段具体到我省,指出我省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但下岗失业人数庞大。第3段指出,我国城乡差距极大,农村的贫困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第4—7段指出了贫困问题所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第4、5段通过一则实例指出,由于贫困,一些家庭患病无法医治,而同时疾病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第6段指出,由于职位紧缺、生活所迫,民工群体往往牺牲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来解决贫困问题。第7段指出,由于贫困职工众多、情况复杂,工会等群众组织难以切实解决职工贫困问题。
总结下来,材料中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贫困问题,解决人口贫困将成为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要点进行加工整理,详细论述,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该材料反映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我国城市与农村贫困人口数目有增无减,贫困问题日益严峻。而且,由于城乡差距巨大,农村贫困问题要比城市严重得多。解决贫困问题成为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议论文。(35分)
【写作思路】
自主命题作文,要求针对材料中的主要问题,说明文章立意应确定为针对我国的贫困问题。我国的贫困问题并不单一,其内容涉及较广,情况复杂,因此不建议概而论之,不建议以整个国家的贫困问题为角度进行论述,否则文章在1000字的较短篇幅内,一是不易分析全面,二是文章太过泛泛,难有深度。因此文章宜从我国贫困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可以选择的角度有:城镇贫困问题、农村贫困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困人群社会保障问题、城乡差距过大问题等。
在此以城镇贫困问题为例,提供一种写作思路。首先,论述我国城镇贫困问题的现状,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面前,城镇的贫困问题往往被人忽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下岗失业现象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镇贫困问题日益严峻。这一方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埋下巨大隐患。其次,提出对策。解决城镇贫困问题,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结尾总结文章主题。双管齐下,彻底摆脱我国城镇的贫困现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参考例文】
切实解决城镇贫困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里人的日子比农村好过,除了少数传统“三无”对象以外,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贫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岗职工问题日渐突出,国家推出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并没有真正完全起到保护弱者的作用。
造成城镇贫困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近些年来,城市出现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群体,他们因为没有工作而减少了收入,从而可能使其家庭陷入贫困。下岗职工夫妻双双下岗或失业,并面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上学等支出增大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们中不少家庭的实际收入是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也可能造成贫困。比如一些企业和职工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其退休职工的生活只能依靠单位或者个人解决,一些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且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退休职工面临不能获得退休金的问题。
第三,突然增加的支出也会导致家庭陷入贫困之中。在医疗保险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突发的或长期慢性疾病往往导致家庭的医药费过高而致贫。家庭有超出九年义务教育以外就读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费用较高,以及其他各种突然增加的家庭支出,都可能导致经济基础薄弱的家庭陷入贫困。
城市贫困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予以足够重视。一方面,它会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和GDP的损失。无业所导致的贫困,实际上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不能被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不及时开发利用不仅会浪费这一宝贵的资源,而且,为维持劳动力资源的生存,还可能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城市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会拉大收入差距,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同时,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增加,不仅会影响该群体的消费,还会影响其他群体的消费预期,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
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要“两手抓”,一手抓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手抓促进就业。
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城市困难群众的关怀。国家还应该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以期建立完善的城市扶贫机制,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
促进就业是积极的、根本的脱贫手段。对贫困的无业人员来说,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再就业的积极性高过其他群体,在享受“低保”与就业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此,要重视为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反贫困创造条件,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城市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贫困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软肋,是社会各阶层协调的严重阻碍。为此,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尽快脱贫致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7 04:17 , Processed in 0.08291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