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回复: 0

面试题库: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2.5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2-21 2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答案】
    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如今,洋地名乱象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打着发展的旗号,走入“贪大、媚洋、求怪”的改名怪圈,不仅没能获得发展的新动力,甚至事与愿违,破坏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大地伤害了国民的乡土记忆与情感。此次国务院提出整治、清理不规范地名的要求,可谓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保护做出的重大举措,对人们寄托乡愁的有效纾解,对城市固有文化传统与特质的养护与守望。
    虽是历史沿袭的地名看似带有那么一种“乡土味儿”,但正是在这种乡土文化中,却镌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乃至独特的烟雨沧桑与人文精神,并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因此,那些随意冠名、改名的背后,一方面暴露出一种追风赶潮的浮躁,显示了一种忘本逐利的畸形政绩观和浅薄文化观。另一方面,“洋地名”的泛滥,离不开某些企业追名逐利的商业炒作行为。有些地方特别是不少楼盘小区,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多将小区冠以风马牛不相及且不伦不类的洋名儿,觉得用了洋名,品位就提高了,殊不知这种浅薄的“眼球效应”根本名不副实。
    当然,地名并非就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随着改朝换代抑或辖区调整,总是有一些相应变化,但前提是地名改的要顺从民意,改的要富有价值。一方面主管部门的权力必须要在法规范围内运行,另一方面变更地名要考虑民意,出发点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02:32 , Processed in 0.0749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