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回复: 1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善用题干点睛法 申论文章立意不跑偏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31 17: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中,文章立意的确定是一个难点。而题干点睛法是众多考生破解文章跑题偏题的“克星”。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帮助大家消灭这个“克星”。
题干点睛法该如何操作?需把握以下两点:一、抓准分析对象,提炼关键词;二、分析关键词之间关系,根据关系确定文章结构。比如:
某专家指出,“知、智、治相结合,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手段”,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教育专家解析:本题的分析对象是画线句子,关键词共4个:知、智、治,网络谣言。知、智、治构成并列关系,知、智、治与网络谣言构成手段目的关系。前三者可作为分论点,分别论述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范文如下:
知 智 治
——让网络谣言无立足之地
《淮南子·说山训》中记载: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现代社会互联网飞速发展,论坛的开放和微博的兴起更是让整个社会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网络谣言这一“毒瘤”。它不但容易蒙蔽群众,损害社会诚信,更可能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误导价值伦理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见,网络谣言之患猛于虎,治理网络谣言势在必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8-1-31 17: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即及时公布真相,保障群众知情权。“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谣言之所以能在网上大行其道、蛊惑人心是因为“真相”不能公诸于世。当前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如信息公开不够及时、信息公开渠道不顺畅、新闻发言人素质还不高。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智者,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不信谣,但可以做到及时公开信息、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提高新闻发言人素质,从而使公众了解真相、谣言止于公开,确保政治清明,尊重和实现人民的知情权,以顺承天意。
智,即提高群众辨别意识,鼓励群众理性思考。“人的头脑,正确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消极错误和腐朽的东西就会侵入。”网络既是人们接受思想文化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也是热闹的生态园,其中不乏“理性”的玫瑰之花,却也充斥着更多的“感性”、狂热,甚至极端的“狗尾巴草”——网络谣言。有些网络谣言如“妖言”,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因此,政府应以更加睿智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播撒更多的“理性”之花,使“理性”思想文化进入人们的大脑,从而使人们在网上“理性”发言,做到合乎民心。
治,即政府要重拳打击网络谣言。当前,网络领域中的造谣传谣者,既有“亡我之心不死”的敌对势力,也有“不明真相”的群体,网络谣言鱼龙混杂,漫天飞舞,迷漫网络,致使网络成为“乱世”。古语曰:“乱世用重典。”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法律“重拳”打击造谣传谣者,尤其是以坚定的姿态“亮剑”于“亡我之心不死”的造谣者,使之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这样既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稳定,同时又捍卫国法,强化老百姓的安全感。
英国一位法律专家曾经把网络谣言比作“一旦打开,就无法再拧紧的水龙头”。网民在享受互联网带来快捷、丰富的信息的同时,应该承担净化网络环境的义务,利用法律武器,不让造谣者蛊惑人心,有利可图。因此,面对某些甚嚣尘上、明显影响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必须及时“亮剑”,只有对造谣者依法追责,才能警醒更多人在面对谣言时从“被动接受”转向“自觉抵制”,才能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健康网络生态。
最后,中公教育再次提醒考生,题干点睛法是治愈跑题偏题的必备“良药”,一定要认真掌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6 03:48 , Processed in 0.0652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