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1

申论热点解析:传统文化与方言保护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24 2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性分析]
方言,也就是地方话。如汉语的北方话、吴语、粤语、闽南话等。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方言在部落语和部族语中曾不断产生和发展,更新和淘汰。方言,依据其属性可分为地方方言和社会方言。形成方言的因素也很多,如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等。随着地域的不同、时间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等,方言也会受到相互影响,发生变化,遭遇取舍。但影响的最终结果是方言作用的逐渐减弱,甚至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尤其是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人员的大量流动,方言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汉语方言是汉语在各地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各地方文化的承载体,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方言反映了汉语发展演变的不同方向,揭示了语言演变的丰富性;从历史文化角度讲,不同的方言也反映了方言形成条件的复杂性,比如不同时期官话移民与南方方言的融合,权威方言特别是官话对方言的渗透,等等。方言消失就意味着探索历史少了语言学方面的证据。
[意义分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也是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方言汇集了地方历史上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当地社会演变、人员迁徙、地理阻隔、民族融合、风俗民情等状况,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地方开发历史、聚落方式、行政区划、交通状况、地方风物、习俗观念等。因而方言具有“文化化石”之称,一旦消亡,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方言不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具有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保护方言资源,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脉,让人记得住乡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了一个离家在外游子对家乡浓郁的情感。
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体系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使用方言,不仅是对地方语言的保护、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地方语言文化特色的弘扬和贡献。使用方言,不光是弘扬地域语言文化,也是对乡音乡愁的承载,是一个人对家乡长久的眷恋。不论你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时间多长,对乡音的亲切感和认同感都是不会改变的,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因为方言、乡音中有寄托、有爱恋、有亲情、有乡愁,有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
方言更是国民精神幸福和悠然情调的重要构成,比如苏州方言的昆曲、绍兴方言的越剧、安庆方言的黄梅戏、闽南话的高甲戏等,和方言联系密切,保护好了方言,就是保护好了精神文化生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8-1-24 2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家庭是传承方言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语言、生活、情感都带有父母的影子,方言学习最适宜的环境就是家庭教育。我们应鼓励家庭成员说方言,形成“儿童在家说方言,在校说普通话”的语言培养模式。这首先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家长认识到传承方言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保护方言要利用现代现代科技手段。各级政府应当抓紧方言的保护,深入挖掘当地方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加以保护,比如用文字、录音、录像、传统曲艺等形式,把方言采集保留下来,经过整理归类,然后研究利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9 09:21 , Processed in 0.06240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