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1|回复: 0

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之语文教材改革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177

帖子

19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8
发表于 2014-8-23 19: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有趣的变化。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以至于有教研员感慨:“与时代贴得太近了!”
然而,另一方面,周杰伦的歌曲《蜗牛》的收录,再一次引来口水纷飞。有人哀叹:把鲁迅先生的作品去掉,加上周杰伦的歌,中国教育的悲哀,国学的悲哀。而赞成者则反驳:没用心听过怎能理解写词人的心,这就是所谓的鸡蛋里挑骨头,你怎么知道周董的歌没有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呢?
【参考分析】
日前,语文出版社修订的语文教材出炉,有了很多新鲜变化,比如减少课文篇目,比如收入贴近时代的诗歌,比如换上文质兼美、儿童喜爱的课文,语文出版社社长、该教材修订版主编王旭明用“真语文”概括新教材的追求。何为“真语文”?笔者认为,需要在教材、教法、教学三个方面去把握。
教材要回归本位,忌喧宾夺主。语文姓“语”名“文”,选编教材固然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等,但不可让其承载过多重任。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社会课、自然课、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
教法要回归本真,忌越俎代庖。语文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读高尔基的《海燕》,100个孩子心中有100个海燕,但如果用视频展示,那就只剩下1个海燕了。为此,有专家呼吁,语文课少用声光电,这些东西破坏了学生对语文的感受,使本应由大脑想象的东西变成了视觉和听觉,这是代替孩子去思维甚至剥夺孩子的自主思维,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教学要回归本能,忌缘木求鱼。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解剖”式的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落大意,让一篇篇美文支离破碎;对文章立意过度拔高,甚至揣摩出出乎作者本人意料的“深刻含义”,失去了朴实的表达和真性情;“三段论”式的作文模板,“万金油”式的名人事迹、名言,生编硬造的“有意义的事”……看似读书写作的捷径,实则不知不觉走上了歧途,让语文与其最基本的功能渐行渐远。
更重要的,让考试评价发挥指挥棒作用,倒逼语文改革。返璞可以归真,这一系列综合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语文课,迎接“真语文”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5 10:06 , Processed in 0.065417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