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17年4.22省考申论真题范文合集

[复制链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12-22 0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论范文三】
为国家复兴而忙碌起来
我的大学导师讲过,这是一个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要引领世界大变革、大创造的时代。为坚守、传承、革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每个人都忙碌起来,积极行动,以智慧、思考、创新继承历史、开创未来。这种忙碌要求我们善于反思总结、革故鼎新,又勇于创造。
恩师又说,这也是一个大沉沦的时代。文化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生产进步、人民生活改善总是充满艰辛。我们的忙碌绝不是看似勤奋,实则骨子里懒惰成性、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绝不是为了逃避空虚、害怕、无助而在无用的信息资讯中沉沦,绝不是单纯为了票子、房子、车子等物质叠加而身心俱疲。我们的忙碌是为了在坚守、继承、创新中梳理过去、辨明方向、分清主次、提高效率,着力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我们的文化要在坚守、传承、引进中创新;我们的经济发展亟需各类新老企业找准方向、看准目标积极创新,以提高效率,打造品牌,适应市场;作为国家的中坚和希望,我们的青年人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为有为人生而奋斗。
忙碌起来搞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引进中创造性内化、中国化。我们拥有最全面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源,但有耐心细心挖掘文化之美的人却越来越少,古典文化在各种狭隘的宫斗剧、浮躁的搞笑段子、视频、娱乐中被曲解、被滥用;我们从全球各国翻译和引进了最多的文献记录、文化产品,却在盲从和模仿中出现丧失文化自信和创造力的风险。我们的民族正在复兴、但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文化的生命在于新陈代谢、有机更新。我们的文化要在传承古典精华、引进消化再创造中涅槃。
文化传承之外,加强经济建设、打造企业品牌也要忙碌起来。国家复兴离不开经济支撑,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打造民族品牌。当前,中国高铁、华为通讯、OPPO手机等新兴民族品牌以专精研发、工匠精神、有智慧的营销策略闻名于世。但同时,一些传统老字号也面临保护不足、创新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方面,毫无疑问,政府的保护和帮扶要到位。但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要反思总结、加强学习,扬长避短。在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各方面适应市场、提高经营能力和智慧。
无论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创新,国家持续发展最终的依靠力量是中国人民,尤其需要中国青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但让人忧心的是,作为创新中坚力量的青年人、大学生,却存在精神上萎靡不振、不思进取、智力上懒惰成性、思考不足、抄袭复制,理想上迷茫、慌乱等问题,他们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身心疲惫又游戏人生。这无疑需要政府、社会、学校重视起来,加强教育和引导。先辈的努力、父母的辛苦,给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技术积累、社会环境,我们不能沉溺在过去,不能躺在先辈、父母的积累上偷懒、嗟嘘,我们应该饮水思源、继承传统、加倍努力。我们也绝不能做好逸恶劳、不思考瞎乐呵,被逼无奈才去思考、做事的,怯懦、狭隘、封闭,没有希望的巨婴,不能在无脑娱乐中过一种肤浅人生。
为了不在大时代中沉沦,我们要忙碌起来,要积极努力、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创造。这种忙碌是为了不那么辛苦而辛苦,为了越努力越幸运而奋斗。这种忙碌也是为了致敬先辈,他们曾经为了我们今日的闲暇历尽艰辛、万分努力。我日夜期盼的朋友们,你们在哪?快来吧!时间到了!该为国家复兴而忙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12-22 04: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 文化复兴
【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6”中提到,“当《红楼梦》都被这个时代的读者评为最懒得看的小说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着谈文化复兴?警钟需长鸣。”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申论范文一】
创新划桨大开马力 文化昂首稳立潮头
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经》,到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从七言五律的唐诗到长短交错的宋词,它们继承传统之时又不断推陈出新,共同构成了绚丽璀璨的中华文化。文化是民族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历久弥新,永葆活力。
文化创新是促进文化繁荣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就在于我们这个民族总是能保持苟日新、日日新的变革意识。从“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民间乐歌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骚体是创新,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五言绝句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七言律诗是创新,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元曲《天净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小说《红楼梦》更是创新。正是古时文化创作中始终贯彻着“似者死,学者生”的创新理念,才造就中华文化的灿烂多姿。反观当下社会,“婆媳”、“偶像”等几个主题占据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文艺作品同质化严重,文化发展停滞不前。文化创新,不仅仅能够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光彩,而且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俱奔小康。
文化创新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先秦散文、六朝骈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文化结晶,文化资源之丰富罕有他国可匹敌。但如今人们却一度深深怀疑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对于国外文化作品不分好坏趋之若鹜,对于国内文化作品以偏概全唾弃鄙夷,一部卖弄特效的外国电影《速度与激情》卖出40亿天价,一部意蕴隽永的国产电影《百年朝凤》却无人问津。民族文化自信遗失,会使我国文化沦为别国的附庸。通过文化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更具时代价值的内容,重新激发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使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荡于心。
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文化输出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然而我国近年来却一直处于被别国文化输入的尴尬境地。影视作品一味追求外国特效、综艺节目不断引入外国模式,千篇一律。风靡全国的“奔跑吧兄弟”模仿韩国的“running man”,引爆网络的“爸爸去哪儿”引自韩国MBC同名节目,我国的文化产业陷入了变相抄袭的怪圈,在创新上“懒”,在制作上“急”。推动文化创新,能够催生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供给侧改变文化产业的结构性问题,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能够实现文化输出,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才能使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稳立于世界文化海潮之浪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12-22 04: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 向下方能向上
【申论真题】
从给定资料出发,以“向下方能向上”为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申论范文一】
向下方能向上
“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既是个人的吟唱,更是时代的雄壮和声,然而,目前的基层建设却面对人才流失,留不住人的困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平台和考场。树木“接地气”,枝繁叶茂,参天挺拔;庄稼“接地气”,长势迅猛,喜获丰收,无论是各行各业专业的技术人才,还是前往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亦或是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的青年梦想家和农民工都要接地气,向下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才能够积极向上,干出一番事业。
“向上”与“向下”,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向上,是积极向上发展,得到认可;向下,是扎根基层、接地气。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向下,是为了给向上汲取营养、积累力量;而基础的扎实、根系的稳固才能保证上的去和上的稳。向上、向下结合起来,让向上成为向下的目的、让向下成为向上的阶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扎根基层,才能在广阔的舞台,脱颖而出,大有作为。
如果不能沉下心“向下”,在农村在基层打基础、练实功,很难干出成绩。基层集中了低薪高压、缺乏上升渠道、创业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和问题,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而面对艰苦的环境,就整日抱怨,敷衍了事,最终会脱离群众,一事无成。尤其对于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年轻干部来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更是其成长的“瓶颈”,如果不走进田间地头,山路小巷,就会缺乏感情沟通,难以融入群众。脚上多沾些泥土,才能知道农民疾苦,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坚持在农村在基层滚出一身泥巴味,才能干出成绩,“向上”发展。“博士服务团”就是扎根基层的典型,他们不仅带去了资金和项目,新的理念,知识和技术,也提升了基层“造血”功能,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人才。80后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一方面小城市生活安居成本低,工作竞争压力小,能够跟家人更好的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到基层锻炼,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断积累宝贵的基层经验,为以后“向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才能更好的扎根基层,向上发展?自身要摆正心态,摒弃浮躁,要脚踏实地,保持定力,胸怀大局,严于律己。还要不怕苦、不怕累,敢拼搏、肯拼搏,真抓实做。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发挥作用,出台向基层倾斜的利好政策,完善基层基建设施,营造良好基层氛围,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创新机制体制、健全服务体系等,促进人才的自身发展和有序流动。
向下才能向上开花,向下拼命扎根,就能尽可能多地吸取养分和水分,最终蓬勃向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真正用心在农村在基层拼搏工作,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接受考验,经受锤炼,才能“向上”成长,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12-22 06: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论范文二】
向下方能向上
《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最好的训练场,人才扎根基层,能够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人才到基层谋事创业,许多人才到基层后,不仅发挥了更大价值,而且获得了事业成功。这就告诉我们,向下方能向上,到基层舞台努力奋斗,大有可为。
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巨大需求。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出于现实考虑、乡愁情怀,我国大城市就业创业者、大学毕业生等虽然在逐渐往基层流动,但与基层巨大的人才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同时,许多人才也在纷纷逃离基层,如乡村医生、乡镇公务员等,这也加剧了基层人才缺乏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层生活环境艰苦、上升空间狭窄等。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到基层去、畅通基层人才上升渠道的文件,相信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实,基层对人才将会更有吸引力。
人才到基层去,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农村创业成本更低,竞争压力更小,人才到基层去,可以利用积累的资金、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等发挥更大作用,让基层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基层工作的艰苦,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基层工作的复杂,可以增强人的为人处世能力;基层工作的清贫,则有利于培育人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有利于人才成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说,他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也一直倡导人才到基层去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反观现在一些大学生,求职时只想去大城市,只愿去政府机关、大型国企,而能力又严重不足,结果四处碰壁,只能在家“啃老”;如果他们愿意去中小城市、农村,愿意去中小企业,则可以自食其力,积累工作经验。由此可见,人才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应该到基层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必须具备超凡的能力,而要想培养足够的能力,有必要到基层去磨练。这从表面上看是在向下,实际上却是在为向上打牢基础、积累能量。假以时日,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的基层人才必能像鸿鹄一样展翅翱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12-22 07: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观念决定未来
【申论真题】
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观念决定未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申论范文一】
观念决定未来
回顾历史,先人讲究“重义轻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这些对义利关系的理念、财富获取的方式,体现着中国哲学智慧。后世越千年,社会充斥着“为富不仁”、“劳动创造财富”、“多做慈善”等多元的观念。可见,财富观不仅影响着个人对义利的看法,影响着人们财富获取方式,更影响着财富的使用与分配,不仅左右当下,也决定未来。
正确、高效的财富观,能够帮助个人意识到金钱不具道德属性,乐观自律、积极进取,充分利用智慧获取财富。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众多大学生变成“创客”,努力拼搏、改变生活、创造未来。反之,错误、无效的财富观会令人产生好逸恶劳,渴望一夜暴富的畸形心理,并挥金如土,影响社会风气。 “校园贷”、 “炫富热”、“仇富事件”无不折射出错误的财富观,他们或者认为财富是可耻的,或者认为财富可以不劳而获。
科学、理性的财富观,还能帮助我们合理分配财富,积极投身公益,主动回馈社会,分享生活的美好。企业家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李嘉诚等,他们都在获取大量财富后,通过成立各类基金组织,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反观一些所谓的“暴发户”、“土豪”,赚钱后奢侈消费、一掷千金,钱全都花在吃喝享乐上。可见,合理的财富分配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积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反之,不合理的财富观会浪费资源、制造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的发展。
观念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这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涵养财商,传播财富知识,培养科学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曾经英国BBC电视台的一档纪录片显示,社会底层的人之所以未能实现财富积累,跳出“龙门”,根源在于对财富教育的缺失,而财商就是财富教育中最明显的“短板”。我国财经素养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社会认知上,都应该开出“良方”。首先,财富知识的宣传尤为必要,拓宽知识宣传渠道、丰富内容、增加通俗性,高校和金融机构都应认真思考、积极加入。其次,科学、长远的理财规划也要加强。金融机构要积极帮助民众全面规划投资方向、进行风险评估、选择储蓄方式,做好财富的分配。最后,如何花钱也是一门学问。既不能委屈自己,降低生活水平,也不能挥霍无度、一掷千金;既要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也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做有意义的支出。
曾有人说,财富来源于社会交易,先按正确的方式思考,再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这是致富的第一步。也有人说,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才华或能力,而在于观念。观念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财富,也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财富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12-22 08: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 汽车文明
【申论真题】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申论范文】
唤醒汽车文明 提升社会文明
汽车文明是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汽车时代飞奔而至;另一方面,汽车文明步履蹒跚。驾车情绪失控、停车随心所欲、开车横冲直撞……中国正在加速“驶”入汽车社会,但是汽车文明确实还相距甚远。汽车文明建设与民众文明意识、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一个让人感到安全、高效、文明的汽车社会,在文明素养上下功夫,在政府管理上动真格,在公共设施上讲实效,以此构建一个安全文明守法的汽车文明体系。
有序的汽车文明,自律至关紧要,即提升民众文明素养。汽车文明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人的素质是关键。当有人自私地只考虑自己方便,喜欢占用应急通道就不奇怪了;当有人易怒崇尚暴力时,相互间对峙、追逼甚至打架等“路怒”就可以解释了;当有人将汽车与面子等同起来,不配合执法就不难理解了……汽车文明的滞后,说明一些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汽车理念还没有夯实。这就需要依靠宣传的力量,不断引导强化民众的文明出行意识。
有序的汽车文明,更要靠“他律”,即加强政府管理。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踩油门抢黄灯,开车忙着打电话……开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既埋下安全隐患,酿成惨剧事故,又大煞社会文明的风景。种种开车乱象表明,汽车文明也需要法治护航。古语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以遏制开车不守规矩为例,近年来对闯红灯、酒驾等加大查处惩罚后,现在人们开车守规矩多了,社会文明也提升很多。这说明,提升汽车文明需要监管智慧、制度设计和法治力量的综合运用,使交通法规真正成为遵守汽车文明的硬杠杠。
有序的汽车文明,硬件建设是保障,即合理规划公共设施。正如停车难,政府停车位设计不足,造成停车位等资源承载紧张,随意停车日益凸显;再如各地频现的限购政策,实则反映出政府一味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忽视公共交通及道路建设,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混乱不堪。这些都反映出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民众出行的文明素质。为此,政府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道路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满足民众出行需求,为汽车文明创造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
须臾懈怠,可能错失良机;半点停顿,或将前功尽弃。在汽车产业不断成熟化,汽车消费不断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汽车文明如果被忽视,那么汽车梦的实现将成为空想,社会文明也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要追本溯源提升民众文明素养,算好“法治账”,重典治理交通违法,另一方面,在公共设施规划上预留足够空间,让汽车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让社会文明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12-22 09: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篇科技结合市场
【申论真题】
请结合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申论范文】
科技结合市场 激发科技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塑造者人类社会,航天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已经为人类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也要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平台为科技找到用武之地,将科技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将科技与市场结合,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木桶法则告诉人们补齐短板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从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最大的短板便是科技支撑力偏弱。近年来,发展科技事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社会各界都为此努力奋斗,也结出累累果实,然而,应该看到我国科技成果很大一部分因为与市场脱节而沉淀,成果转化率偏低,实用性不强,最终造成我国经济转型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支撑而困难重重。可见,科技发展过程中,从科技的研发、推广、引用都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做到产学研一体化,以市场需求带动科技发展,以科技发展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结构的不断优化,助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
将科技与市场结合,惠及社会民生福祉。科技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一旦脱离市场,社会大众就难以获益,可以说市场化的科技是提升民生幸福的重要推动力。纵览中外,例子不胜枚举。以国内光伏发展为例,青岛积极推进光伏技术与农业融合,积极开发农业市场空间,不仅节省土地资源,更实现了居民收入的大幅提升。再看国外也是如此,美国的光伏地砖,广泛应用以后,切实降低恶劣天气的车辆危险系数,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由此不难看出,科技唯有不断地开拓市场空间,与市场结合才能不断地为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造福人类。
将科技与市场结合,促进生态文明实现。自2012年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各个地方政府的共识,环保成为了中国社会民众讨论最多的民生话题之一。但显然生态理念树立容易,难在执行。光伏等科技的发展为生态理念落地带来了新机遇,例如光伏科技的运用,催生出带太阳能充电设备的书包、帐篷等产品越来越多,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要,也很好地宣传了低碳环保理念,民众在使用这些太阳能产品中也在不断地践行环保。可以说,正是科技在市场中的运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真正落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国家倡导“双创”的带动下,我国科技创新定会实现新的突破,科技发展定会迈上新台阶。然而,脱离市场的科技创新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枯萎、没落,唯有将科技根植于市场沃土,才能永葆科技创新之花绽放艳丽光彩,结出累累硕果,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12-22 1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篇 连接
【申论真题】
请结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以“连接”为切入点,联系实际及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申论范文一】
连接时代:用互联网连接开创发展新纪元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迅速改变着模样,让人们不禁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而最大发挥其作用的就是连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等,无不证明着连接让一切皆有可能,让社会空间无限延伸。正是连接,让互联网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开创了发展的新纪元。
用网络连接人与人,促进沟通交流。鸿雁传书,尺素传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与人的沟通有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情况彻底扭转。电脑面前做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互联网成为了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沟通变得迅速而方便并且富有感情。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恰恰是这种沟通的代表。2014年,微信红包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热捧,红包即时发送,对方及时接受,这既增加了人的体验与感受,更充满趣味,因此成为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增进了亲人、同事、好友间的情感互动,也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人与人之间沟通因互联网而变得紧密、充满感情。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能缺少互联网这一连接方式。
用网络连接人与社会,延伸社会服务。人不是孤独的存在,他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也随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用互联网连接人与社会,人才能够真正开阔视野,与世界连接;同时其需求才能更加明确通过平台表达,促进社会服务不断满足需求,延伸更广。同时,各种服务因为与互联网的连接变的更加便捷,让人们欣喜不已。但是,试想没有有网络平台的连接个人的需求,个人的呼声表达渠道变窄,社会发展的脚步匆匆极有可能忽视其声音;又或者,因为没有连接,个人对于社会发展了解不足,跟不上时代,对于通过网络提供的社会服务陌生不以,服务自然被忽略。这样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损失。所以,网络连接对于社会服务的发展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用网络连接人与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网络是一个聚合器,以网络辐射与延伸,将所有人的潜力与智慧进行连接、扩大,不断发展创新,最终获得共赢。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类的智慧凝结在一起,自然其效用不可小觑。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亦是明显。互联网的连接作用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我国制定互联网+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的初衷。数字时代,让互联网将物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融合为一体,不仅创造着惊人的新消费,更是为我国创新科技贡献着智慧。创新成为了互联网连接时代的闪亮明星,让经济发展持续前行。可以说,网络连接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时代。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网络连接已经深刻的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连接如“鲶鱼”一般,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与人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甚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连接这把“利剑”,披荆斩棘,实现中国发展的新纪元,最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动力源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12-22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论范文二】
点燃“连接”的人性之光
“没有人是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整体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如此。互联网超越时间空间,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大大的促进了交流、增进了服务。但同时超时空连接也让人产生“媒介依赖”,反而造成了人孤单、冷漠。
互联网时代可随时随地连接所有人,有了这些数量庞大、抽象的人,从此不再需要任何个别、具体、形象的人。身边人成为熟悉的陌生人,网上的人成为陌生的熟人,这无疑给人与社会关系带来新挑战。如何厘清连接界限、平衡连接关系、丰富连接内涵、化解连接困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受到挑战的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原来关系结构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多是基于地缘和血缘的强关系,这种关系很固定,人数也不多,互联网打破了这种平衡,让人可以超越固定时空建立关系,从而获得连接的解放和自由。连接对象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原来的强关系被逐步弱化,甚至家庭成员间都变得陌生冷漠,而新的关系往往看上去很庞大却非常不牢靠,看似很丰富实则很肤浅。连接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内容越来越苍白,网络上的很多关系大都停留在点赞之交,缺乏信任基础,更别说深度的精神交流。新关系往往简单扩大关系的面,消解了原有关系的深度和温度,又提供不了替代方案。所以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具体的人在海量的人中被吞噬,所有的人都被脸谱化抽象化,没有人再关心作为单数具体的现实的人,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冷漠是必然的。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言:我越是爱普遍的人,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
受到挑战的不仅有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社会的关系。互联网带来的更加方便快捷超越性的连接,为个人融入社会提供了很多路径,拉近了人与社会的距离。但同时连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从故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个人无需在依靠任何具体的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原有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被打破,在这种稳定关系基础上的规则秩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精神气质也被消解。每个人就如一个个独立而流动的原子,如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无家可归,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
这不禁让人困惑:科技是人性的吗?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互联网带来的连接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
迎接挑战前有必要认识挑战,首先需要弄清连接两个层次。连接首先是符号和文字的连接,这种连接是客观的、工具性的、价值中立的。很多连接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这样的连接冷漠、呆板、肤浅、缺乏人性。与客观信息连接相对的是有个性、有灵魂、活生生的人的连接。这种连接包含了道德规范、价值导向、人文关怀和人生信仰。我们有必要适当减少连接对象、丰富连接内涵、挖掘连接深度,让连接提升人的道德,促进人与人之间互信互爱,从而成为社会文明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连接手段,让互联网这种连接工具更具人文情怀。在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家和社交工具保持距离。在家庭首先家长要自律,培养孩子的生活兴趣,回归现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平衡好连接的工具和价值、形式和内容、知识与道德、科技与人性的关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同时,完成社会规则、价值、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12-22 1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论范文三】
用网络连接你我的孤岛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这段话练达地表达出:人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而社会关系就是各种连接,社会连接的本质是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的连接,社会存在正是以这种集体观念为基础的。对每一个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连接都异常重要。另一方面,连接需要借助工具,通过一定手段去实现,当代社会中,网络是实现连接的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
通常来说,连接的形式与本质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二者却存在着矛盾。例如,社交媒体、互联网等连接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又冲击着社会价值体系、道德观念,连接的内容也愈发苍白并缺乏人文关怀。而连接,本不应该是手段方式与内容的冲突,也不是科技的发展与道德观念、人文情怀的冲突。因此,向互联网注入人文情怀,最大限度发挥其连接作用成了当务之急。
网络连接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停留于技术层面,而是要触达互联网背后的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都是网络阵地里的一个小分子,善恶美丑,异彩纷呈,唯有人人谨言慎行、关注他人、传播正能量才能创造、汇聚充满人情味的网络空间。而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借助互联网信息优势,连接公共服务资源,让更多人去平等地享受,更是责无旁贷。诸如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流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人与人是有差异,考虑特定群体的特殊需求,更能彰显人性关怀,而这样多元化、差异性的服务,可以采取政府、市场、社会共治模式。因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是网络连接的本质所在,应当赋予网络连接更多的人文情怀。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在利用、使用它的同时,也要戒除对其的过分依赖,远离“媒介依赖症”。过度沉湎于网络中,反而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影响人们的交流,甚至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让社会愈趋冷漠。这种影响甚至会波及到下一代,当我们孩子都远离玩伴,只是抱着手机、电脑自娱自乐时,未来社会存续的根基甚至会动摇。成年人应该从自己做起,在积极参与社会交流的同时,更应当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当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围炉夜话、阖家笑语温暖的是一个家庭,但更能强化社会的连接,点燃整个社会的温情。
今天,占有资讯、结交新识、发起活动,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在这背后,我们更应该平衡好网络连接的工具性和价值性,形式和内容,知识信息与人伦道德精神,让连接改进的不仅是效率,还有道德文明。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愿网络能够真正连接你我,让我们走向成熟,获得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0 11:59 , Processed in 0.08972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