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回复: 0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一)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8-30 13: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一)
    在公共基础考试当中,经常会涉及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多项内容,但学生往往只知其名称,却不知其具体内容,在考试过程中只能靠“猜”、“抓阄”等纯运气的方式去答题。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几项制度,顺利通过考试,老师在此详细的给大家介绍其具体内容。
    一、三省六部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主管户口、赋税)、礼(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主管军政)、刑(主管刑法)、工(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而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要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期的魏国评定州郡人才高低,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是指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已无法继续。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选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主要考经义,背诵的好就可以通过,比较容易,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与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运用,影响深远。
    【课堂测试】
    1.隋唐时期,负责执行政令的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2.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 ②开设进士科 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3.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参考答案】
    1.A 2.C 3.A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 23:34 , Processed in 0.0697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