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回复: 0

2018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快速搞定结语推断题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8-22 13: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92b04e97fefcd4dec6fa99f7198285827.png

492b04e97fefcd4dec6fa99f7198285827.png

    结语推断题,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题型,技巧性比较强。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推断下文要讲的是什么话题,一般题目中出现“文段接下来讨论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讲述的是”、“将要谈论”,类似的表达即可断定是下文推断题了。
    解答结语推断题,首先要通读整个题干,了解文段大意后再看结尾句,考生只需要选择与结尾句话题一致的答案即可。
    有一点需要考生注意:如果选项中出现文段前文已经讲过的内容应该排除选项。
    我们通过例题来验证一下这种解题方法。
    【例1】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解析】通过“接下来”一词可判定是结语推断题,最后一句话“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可知文段的话题是讲述鲛人的“考证”,则得出此题答案为A项。此题难度较高,很多语文基础不好的考生容易看不懂结尾句的真正话题,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思路来做题——排除法。B项“鲛人的神秘传说”在文段的开头已经讲过;C项在原文的地二句也有讲述;D项虽然最后一句有提及,但不仅提到了“在海洋生活”,还有讲到“其生活习性”,如果我们下文只讲述“真正居处”显然不够全面,所以排除D项。由此,也可以得出此题答案为A项。
    【例2】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A.王国维的《评论》 B.《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C.各路“文化豪杰”的“红学成就” D.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避不开《红楼梦》的原因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接下来”可断定为结语推断题,通读文段后重点看结尾句,“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可见结尾句最后强调的话题是“正典效应”,话题一致选择答案可知此题答案为B项。
    虽然结语推断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偶尔也会加大难度,考生要灵活答题,直接找答案,或者通过排除错误选项答题。    以上是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himantian.com/)祝您公考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4 16:53 , Processed in 0.059232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