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国考行测名师辅导:领悟虚词 远离误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31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公务员考试中,虚词的题量不是很大,但随着考试难度增加,虚词题成为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专家在本文中将分析虚词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误区,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公考中做虚词题目,由于主要凭借语感,往往因为过于自信而落入出题人设的陷阱。考生容易犯的失误主要有:
    误区一:把“递进”当“并列”
    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的句子如果不仔细分析,考生很容易混为一谈。
    应对策略:分析分句之间是否有主次关系。若分主次,则为递进;若无主次,则为并列。
    例题精讲:________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者的腐败使然,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尽管 因此 不仅 还 B.虽然 那么 既 又
    C.尽管 那么 不仅 还 D.虽然 因此 既 又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关键,仔细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严格质量管理”,第二句为“在反腐败上下功夫”,这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选项中“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因此应该选“不仅……还……”。
    误区二:把“假设”当“因果”
    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层关系,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很难分辨清楚题目是表“因果”还是表“假设”。
    应对策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既成事实;在假设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未成事实。而表让步假设的“即使……也”虽然也是未成事实,但“即使”和“也”之间是相悖关系。
    试题精讲:
    例1:这样的考证、新解,________不是牵强附会,________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A.既然 就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既然 那么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不是牵强附会”和“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不是因果关系,而选项ACD都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故排除。进一步分子句子,这两个分句其实是让步假设的关系,“不是牵强附会”是假设承认这一情况为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表示与前面假设相应的事实。故答案选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8 23:45 , Processed in 0.05238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