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办高端国际会议,能倒逼地方政府和企业想办法提高排放水准,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峰会(APEC会议)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时隔13年再次成为APEC会议东道主。为办好这次APEC会议,有关各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可以想象,通过一些临时措施,APEC会议期间的北京及周边省份空气质量,应该是有一定保障的。如此一来,不仅与会的各国嘉宾能够放心参会,整个北方地区经常受到雾霾侵扰的普通民众,也将有更多机会享受到蓝天白云和新鲜干净的空气。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之一,担负着前所未有的国际责任。近些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频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会议放在中国召开。总体而言,中国未来如果承办更多的国际会议,能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可以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统计报告,中国此前入围了2014年全球十大最佳会议国家,以全年接待340场国际会议而名列第八。以大型高端的国际会议为龙头,带动商贸会展的产业化发展以及相关的建筑、人才培养市场的发展壮大,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正在中国快速形成。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举办2363个经贸类展览会,比2012年增长15%;展览总面积约7015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6%,约有一半的展览会规模扩大。相关的人才培养也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国招收会展新生12966人;目前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为37826人,其中本科生为10798人,人数首次过万。
其次,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目前,中国产品已经遍布全世界,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国在努力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渴望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真实的社会发展状况等。而诸如APEC会议这种大型高端的国际会议,最能吸引世界主流媒体的眼光。因而,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对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能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举办国际会议也是一个促改革、促转型的推手。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当改革遇到瓶颈时以开放促改革,是30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用“国际标准”衡量,往往是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频繁的国际会议,其实带来的就是“国际标准”。
以这次APEC会议为例,因为它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空气质量,这次会议就成了“倒逼”环北京周边省市采取临时干预措施的直接原因。多举办高端国际会议,能倒逼地方政府和企业想办法提高排放水准,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多当“东道主”,与中国繁荣发展的国情相符,也是中国人不出国门见世面的良机。这种世面见得越多,中国人的心态也会越来越淡定、平和。到那时,人们更懂得从容应对,该干什么干什么,甚至重要的国际会议放到三四线城市去召开也视为理所应当。当这一天来临时,中国的大国风范也就真正树立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