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公务员时政热评:减权“含金量”,增权“含责量”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7-31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权力“含金量”更少一些,让权力“含责量”更多一些,受民众拥戴的“好官”才会始终成为官场主流
    近几年曝出的官员贪腐案例,让“有权自有黄金屋,有权自有千钟粟,有权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在网上热传。有些官员落马后被查出在多个城市有多套房产,有些官员落马后据说从家中查抄的现金就有上亿元,有些官员则同时与多人“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还有些官员发迹后让七大姑八大姨都飞黄腾达了……透过一些令人瞠目的个案,我们可以管窥官场的某些乱象,进而发现权力“含金量”太高的弊端。
    如今有一些领导干部,将为官从政当作了一份“捞金”的职业。近几年多个地方都曝出贿选、买官丑闻,有些地方官员卖官鬻爵时甚至“明码标价”,正因为当官在这些人眼中已成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花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买一顶官帽,很快就能百倍千倍地赚回来。河南省义马市原副市长聂卫东,就曾在饭局上自曝花100万买官,并公开宣称“没想到买一个副市长还挺便宜的”。
    权力“含金量”太高,说到底是因为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寻租牟利机会太多。不少官员都是在疏于监管的权力体系中,尝到了权力变现的甜头,才逐渐走向堕落的。从近年被打的“老虎”和“苍蝇”来看,“大权力大寻租,小权力小寻租”现象在各地都不鲜见。一些高官动辄受贿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自不必说,就连一些看上去离贪腐很远的股级干部、小科长,都能靠手中的微权赚得盆满钵满。
    现实中,有一些领导干部“官念”不正,误以为升官之后就应该发财。对于这种危险的逻辑,中央领导人其实早有明确告诫,“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按照现代政治的理念,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员的职责应是为人民谋福利、给人民当“服务员”。如果不能端正思想,做到“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权力“含金量”太高,害民、害官甚至害国。正因如此,近几年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中央正在试图降低权力的“含金量”。无论是要求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还是要求管好“钱袋子”,都是在对权力釜底抽薪,进而降低权力的“含金量”。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减少一些饱受民众诟病的官场不良做派,有助于规范权力运行,对于一些真正想为民办实事的正派官员,也是一种保护。
    当然,在做“减法”的同时,也要适当做一些“加法”。在减少权力“含金量”的同时,也要通过制度建设增加权力的“含责量”。有一分权力,就要承担一分责任,这是最基本的权力伦理,也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做决策时的共识。
    在以往的案例中,有些领导干部“拍脑袋、拍大腿、拍胸脯”做出决策,既劳民又伤财,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不小损失,却往往能用“集体决策”的托词为自己卸责;有些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在事后的问责也比较轻,等舆论风声一过就能低调复出……这给人的感觉是,当官好像成了一种“零风险”职业。
    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此前,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因涉嫌玩忽职守而被问责,成为近年来首个被处理的高级别“庸官”。这无疑给广大领导干部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有权必有责,怀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当“好好先生”,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随着吏治整顿工作推进,权力的“含责量”将进一步增加。
    习近平同志曾撰文称,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这为“权力该怎么用”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也为“官员该干什么”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让权力“含金量”更少一些,让权力“含责量”更多一些,受民众拥戴的“好官”才会始终成为官场主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9 12:09 , Processed in 0.05747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