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省考言语理解表达:片段阅读考前训练(15)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7.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C.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8.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10.“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6.D
    解析:选项A主体不对,材料没有谈到“新思路”;选项B太宽泛笼统;选项C是根据材料得出的推论,不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
    7.C
    解析:材料主要表述的是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AB项都理解错误,没有把握材料主旨;材料开始就说明了“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这就是材料的观点,后面关于价格杠杆的论述不能说是文章的观点,而是证明文章的观点的。
    8.C
    解析:选项A主体不对,材料不是在谈“创意”;选项B把“吸引顾客”放在第一位,与材料原意不符;选项D仅仅强调“关联性”与材料强调重点不符。材料第一句后半句(转折后面)是关键句,强调的是商业设计应该“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所以选C。
    9.C
    解析:从“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可以看出,在“硬币”所处的这个转折复句中,讨论的主语应该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其一面是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习惯,另一面是个人负债率很低。
    10.B
    解析:选项A“付出代价”之说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选项C是感慨的对象而不是感慨的内容本身;选项D主体不对。本题的问题和要求特别值得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材料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即要求回答的是作者的“感慨是什么”,而不是“对什么发生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0 19:59 , Processed in 0.08198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