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回复: 0

九大方法破解片段阅读论证式真题(2)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概念提示法
    专家在研究了大量真题后发现,某些论证式主旨题常会在文段的结尾处引入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这一概念就是文段的落脚点,文段的主旨一般都与这个概念有关。考生只要抓住了这个概念,再运用排除法,通常可以快速锁定答案。
    例题4:国家行测真题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答案】A。
    【技巧点拨】文段的末尾出现了一个专业概念“平面剪裁法”,主旨应包含这一概念,符合此要求的选项只有A项。
    五、归纳论证法
    有些论证式主旨题的材料列举了很多事例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运用归纳论证法来提炼文段的论点。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事物所共有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例题5:国家行测真题
    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
    A.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生活方式 B.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答案】D。
    【技巧点拨】文段列举的这些事例看似很散,其实通过简单地归纳即可得出:以畜牧为生、以农业为生、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等都是当地人谋生的手段,即他们的生产方式。由此可初步确定答案为D。另外,居住在同一个地理区域的人类,不仅与同时代邻近族群的生产方式不同,而且在以前与现在的纵向生产方式对比上,也是迥异的。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六、演绎论证法
    与归纳论证法相反,演绎论证法就是由普通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
    例题6:
    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字的问题,而是主观认知的问题、意见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不论专家们计算出来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低。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有时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需要我们远离数据分析
    B.一国税负的沉重与否取决于该国公民对税负的主观感受
    C.我们对一些公共领域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
    D.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参考民众的感觉比数据更加重要
    【答案】B。
    【技巧点拨】文段采用的是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时,民众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进而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公共领域中的税负问题,说明税负是否沉重取决于该国民众对税负的主观感受。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未体现“税负”这一论述主题,排除。
    七、因果论证法
    因果论证是议论文最常采用的论证方法。一般使用了因果论证法的题干,文段中会出现表因果逻辑的指示词,考生根据指示词,可判断文段的主旨。
    一般来说,若文段中出现“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通常“所以(便)”、“因而”
    “因此”后面的内容是文段的主旨;若出现“……难怪……”,则“难怪”前面的内容是核心内容。
    例题7:
    官员这种人从早到晚都在解决有答案的问题,头脑已经被训练成这样,因此不是当政治人物的料。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去应付很有可能无解的问题。然而,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优异的官员,就越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一定可以解决,因此一遇到可能无解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所以,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优异的官员总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
    B.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
    C.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
    D.最优异的官员是差劲的政治人物
    【答案】D。
    【技巧点拨】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中都出现了表因果关系的“因此”,第四句有“所以”。对文段进行层次划分可知,前三句话与第四句话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之后的内容为主旨,即D为正确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0 20:12 , Processed in 0.07273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