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浙江省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训练四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能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效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可共享的。
    6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陈述最准确的是:( )
    A、指出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B、展示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C、交代了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D、介绍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62、属于“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的是:( )
    A、在家庭、学校、社区间建立大量信息的联系
    B、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
    C、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D、必须使每个人享受这些信息与服务
    63、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不符合文义的是:( )
    A、非独立实体,是用户利用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环境
    B、有先进的工作系统而不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建筑特征
    C、虚拟,是针对传统的实体概念而言,并非虚设之意
    D、拥有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
    64、下列各项陈述,不符合第三段文义的一项是:( )
    A、电子图书馆应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B、电子图书馆承担着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务
    C、为教育与学习的社会化提供帮助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D、供用户检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与解析】
    61题解析:划横线句子的结构是“随着……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主要内容是说明了电子图书馆的产生,B、D两个选项显然不正确。选项A提到了“时代背景”,而“随着……”这个状语成分的内容根本没有涉及时代,只涉及科技发展,选项A也不正确,只有选项C符合文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2
题解析: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着阅读材料中介绍的电子图书馆系统的四个特征。阅读材料提到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而不是在这三者间建立联系,所以选项A不正确。第二个特征是多媒体程序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学习提供帮助,和选项B的陈述一致,所以选项B符合文义。第三个特征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提供新的选择,而选项C的内容是提高“生活水平”,与文义不合,所以不正确。第四个特征是共享的,而不是使每个人享受这些信息与服务,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3
题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虚拟图书馆”的理解,关于“虚拟图书馆”的内容,在所给阅读材料的第二段,这一段提到了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它不是独立的实体,选项A、B、C都是针对这一区别而言的,三个选项都符合文义。文章中只提到虚拟图书馆拥有二维或三维的人机界面,没有提到“专为用户设置”这个限制条件,选项D不符合文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4
题解析:所给文字第三段第三个特点是电子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选项B的陈述完全符合这一特点的内容。根据第一条、第二条和第四条特点可以判断电子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帮助教育和学习社会化,选项C的陈述也符合文义。第一条特点中提到可以使用户检索信息并且提供服务,所以选项D的陈述也符合文义。所给文字的第三段只说明了电子图书馆可以进行信息方面的服务,但是并没有说到必须具有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的能力,所以选项A不符合文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由后比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65、第一段中“由后比例前”的意思是:( )
    A、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C、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66、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却为数不多
    67、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
    C、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
    D、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68、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是:( )
    A、仰韶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上的刻画记号是中国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龙山黑陶上的刻画则不能
    C、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在不同质地上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
    D、半坡彩陶上的某些符号与后来“物勒工名”的传统一致
    【参考答案与解析】
    65
题解析:在“由后比例前”前面,材料中提到我国后来的陶器等,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在“由后比例前”后面,提到了结论:彩陶上的记号就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所以“由后比例前”一定是从后代的规律类推前代的规律的意思,选项A、C可以排除。选项B、D的差别在于“规范”和“类推”的不同。“规范”是“使合乎标准”的意思,而“类推”是比照某事物的道理、做法推及同类事物的道理、做法的意思。显然这里的结论是通过类推而来的,选项B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6
题解析: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这个结论是通过“由后比例前”的类推方法得到的。其比照对象是殷代青铜器上有“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的刻画文字。选项B符合此义。选项A、C、D不足以构成理由,所以都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7
题解析:选项A解释了在竹木上刻写的文字为什么现在没有保留下来的原因,而不是有象形文字的理由。而由于花纹的形式多样作者已经说明不是文字,所以选项B也不足以构成判断有象形文字的依据,所以也不正确。选项D认为“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而并没有肯定就是象形文字,所以也不正确。作者推断“当时是有象形文字的”这一结论的依据在材料的最后一段:“在陶器上即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选项C符合题干所陈述的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8
题解析:文字材料第一段指出彩陶上的刻画都是原始文字,选项A符合文义;材料最后一段提到了各种质地的问题,选项C也符合文义;材料第一段“由后比例前”的依据就是“物勒工名”的传统,选项D也符合文义;材料第一段第三句话明确指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因此,选项B显然不符合文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9、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的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70、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即特殊的规范部分,任何国家的法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必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即文化的其他因素在整体上,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因此,我们用“决定”一次来表达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这正如马克思曾推出的:“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
    A.法对文化的作用
    B.法是一定社会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
    C.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
    D.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71、法国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总是盲目的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得边沿上,收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走。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坚韧的团团转,七天七夜后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 )
    A.人们的盲目性
    B.人们的固执己见
    C.人们的从众心理
    D.人们的因循守旧
    72、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
    B. 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C.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D.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与关系
    73、目前江西生态示范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2位,依托丰富的森里生态资源,建有99个公园,其中国家级35个,居全国第1位,拥有自然保护区156个,其中家级8个,列全国第2位,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优势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极强后劲。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
    A. 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B.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C.江西森里生态资源丰富
    D.绿色生态成优势
    【参考答案与解析】
    69【解析】A。由文中“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走熟路”可知联想意义被误用的弊端是像走熟路那样进行联想,故选A。
    70【解析】C。文段先阐述了法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文化的其他因素”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并且用马克思的话来举例说明,故文段是对文化中其他因素与法的关系的阐述,故答案选择C。
    71【解析】C。由文中“一个跟一个,绕着走”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人因循守旧别人的行为,该行为是从众的心理的表现,故选择C。
    72【解析】D。略
    73【解析】D。文段中阐述了江西的良好的生态优势,接下来引出了该生态优势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只有D项内容全面,故选择D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14:46 , Processed in 0.07897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