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公考行测片段阅读指导常见的三种主旨类题型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归纳文段的中心思想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明的语言将文段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标题进行归纳、概括。最后选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公务员考试专家指出在做这样类型题的时候,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一句的句意,最后综合起来,从而判断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这类试题根据提问问题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三种,即提炼中心思想类、概括主要内容类、文意推断类。前两种侧重“言内”之意,最后一种侧重“言外”之意。
    (1)提炼中心思想类
    提问题的形式:对这段文字概括(归纳、总结、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等。这属于最原始的概括中心思想类,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
    2008年第8题: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伦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2)概括主要内容类
    提问问题的形式: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等。
    2007年第14题:
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插播:分配制度,社会不公平,如果考上了公务员,也属于高收入群体。
    (3)文意推断类
    提问问题的形式: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这段文字意在阐明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表明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等。做这种类型的题,我们就应该注意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2007年第18题:
许多国家的首脑在就职前并不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做出成功的外交决策。一个人,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准确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断的勇气,就能很快地学会如何做出成功的外交决策。对于一个缺少以上三种素养的外交决策者来说,丰富的外交经验并没有什么价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外交经验无助于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B。外交经验来自于经年累月的外交实践
    C。成功的外交决策因人而效果有所不同 D。外交决策者的素质比外交经验更重要
    插播: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沟通能力、宏观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应急能力、思维严密、运算能力、知识的广度。这就决定了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这五大类试题。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就要换个角度,也就是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出题人,我们应该怎么设置错误的选项。你要学会出题人的思维,这是必须的。公考专家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做到像《孙子·谋攻篇》中说所说的那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如果同学们没有时间,来不及捉摸出题人的话,没事,这个工作我已经替你们做了。
    好!下面就看一下,出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是常用的小伎俩:
    一、偷换概念或者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变更
    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换概念;二是扩大、缩小内涵和外延。
    例题:每个人睡觉时都要做梦,人在做梦时的睡眠叫有梦睡眠。有梦睡眠时,控制四肢和躯体的神经传导被阻断,除了脚和手指有知觉外,身体其它部分均处于麻木状态。心跳和呼吸的次数与清醒时差不多,但变得不那么均匀,体温调节机制受阻,打寒颤和出汗都很难。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在做梦时,呼吸和清醒时不完全一样
    B。人在做梦时,心跳和清醒时是相同的(差不多)
    C。人在做梦时,常常出汗(出汗很难)
    D。人在做梦时,全身处于麻木状态(部分麻木)
    2004年A类第32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桂舟、桂酒)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
    二、相对和绝对
    一般来讲,选相对而不选绝对。绝对的语气太强硬,只要我们找出一个例外,就可以否定出题人的答案。所以,出题人愿意用有商量余地的词语。
    例题:
    2006年第12题:
李广是西汉名将,号称飞将军。关于他射石一事见于《史记》,现抄录如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虽然都是全力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李广开始误把石头当成老虎,由于关系到生死,体内的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头中,待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块石头而不是老虎后,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但射出的箭“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B. 李广把箭射入石头是侥幸
    C. 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D. 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态度不认真
    出题人对错误的答案往往不研究,对其也不负责任。这种选项很容易排除掉。
    2006年第6题:专家认为,如汽车技术行业经长年研发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算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油耗,对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太明显。而且汽车生产厂家在不影响加速动力性情况下,已经在尽量省油,目前生产的汽车在节油和动力方面效果已达最佳配工比。
    根据上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消费者对是否节约3%汽油不在乎
    B. 目前生产的汽车已达最佳制动力效果
    C. 无论汽车技术怎么发展,节油效果都不会很显著
    D. 在节油和动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求突破难度很大
    四、设置无关项
    出题人往往会设置一些无关项,虽然是无关项,但是看似还非常有理,所以,这个“美丽”的陷阱就会陷住大所属的考生。
    安徽: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 酒精完全可以替代汽油
    C. 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评析:选项B太绝对了,语气太强了。选项C就是扩大了内涵,选项D是无关项。
    2006年第25题: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会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 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B. 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
    C. 历史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D. 历史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五、以偏概全
    某选项是题中的观点,但是不是主要的观点,而且一般情况下,还放在前面。所以,在高度紧张的考试中,同学们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例题:
    2006年第26题:
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
    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 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
    C.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 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评析:选项A和B都是题中的一部分观点,选任何一个选项都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选项C就是无关项。
    六、关于所举的例子不选
    这是因为例子是用来说明观点的,所以例子是不选的。
    2005年第20题:
近日,有能源专家指出,目前全国不少城市搞“光彩工程”,在当前国内普遍缺电的形势下这是不适宜的。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
20 万千瓦时,占整个城市总发电量的 2% ,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容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搞光彩工程对国家和人民无益 B  现在不宜在各地推广光彩工程
    C  上海整个城市的总发电量不高 D  上海的灯光工程耗电量惊人
    山东:服装新标志是由人的身高、胸围和体型三部分组成的。如172/90A,斜线前面表示的数字表示身高172厘米,斜线后面的数字表示胸围90厘米,最后的英文字母表示体型。A表示一般体型,B表示微胖型,C表示胖体型,Y表示胸大腰细的体型。
    这段话谈的是有关哪方面的内容?
    A。介绍服装的标志 B。介绍172/90A是什么意思
    C。介绍英文字母所表示的体型 D。介绍172表示身高
    七、在主旨、观点类的试题中,慎选推论
    2008年第6题: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15:26 , Processed in 0.05763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