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模块变化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是重中之中。
    纵观近五年国考常识中的历史模块,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几乎占据了整个考试的全部。也就是说考虑到备考时间和复习效率。世界史可以不必复习,或适当复习。
    在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经典提醒要格外注意。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历史事件排序题。中国史常考的历史事件按照朝代来看大约五十多个,需要考生自己做个有心人加以整理。而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注意四次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四次救国。
    二、历史和时事结合是考试的热点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从现实角度来看,不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几年活动。所以国家和民间的重视势必会在考试中有所体现。
    那么反法西斯专题在考试中会有怎样的呈现方式呢。如果从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会体现二战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的节点需要考生格外注意,例如:德国闪击波兰、珍珠港战役、《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可能会出现二战事件的先后顺序,也可能结合其中的某一点深入考察。
    如果从中国反法西斯的角度,无疑会涉及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例如: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国民党在防御阶段的四次会战,共产党在相持阶段的百团大战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三、历史的综合性考察是大趋势
    近年来常识中的历史考察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开越高,虽然增加了考试难度,但也是区分考生能力的重要方式,这样的趋势会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延续。主要表现在:历史和文学相结合,历史和科技相结合,历史和文化相结合。
    在综合性考察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几种常见的历史提醒。
    (一)历史情境判断题
    也就是给出考生几个历史情境,让考生仔细的分辨,情景是否正确。其实这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分期的熟练程度。也就是它对中国古代史的朝代顺序,对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析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和历史事件排序题有着密切联系。
    (二)文学语句判断题
    下面以一道真题为例,分析一下文学语句判断题的特点。
    下列影视剧场景符合历史常理的是( )。(2012国考)
    A.周公旦教育成王:“为人君者,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荆轲前往秦国之前告别太子丹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C.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李清照给赵明诚的信中写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题表面来看是在考察一个考生基本的文学知识,事实上对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考察的最终落脚点。这就要求考生做到,在学习文学的时候,注重每一位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学起来会事半功倍。也就是,大家复习的过程中更,要有意识的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的关联。不要为了仅仅学习历史而学历史,其实历史和文学文化本来密不可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2:42 , Processed in 0.04760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