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专项练习之片段阅读(8)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8年才被发现。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我国在1898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B.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C.1898年在我国发现了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D.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最早的文字
    7.尽管他后来步入了哲学上悲观主义的路途,但这和他的生活状况是不相干的,而在现实世界中,他可以算是个幸运儿了。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 )。
    A.尽管他的生活很不幸,但他在哲学上始终是幸运的
    B.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幸运反而导致了他在哲学上的悲观主义
    C.他的生活景况虽然不佳,但在现实世界中依然是幸运的
    D.在现实世界中,他的命运还是不错的
    8.能源技术是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带头技术。虽然能源技术在当代已失去先导技术的地位,但作为现代工业技术基石的能源技术仍然举足轻重,尤其在当今石化能源逐渐短缺的条件下,其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能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依然举足轻重
    B.能源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C.能源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能源技术曾经是科技革命的带头技术
    9.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陆分布、资源贮存等)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表现出的巨大地理差异性,因而各种因素在某一地区的不同组合对人口分布所提供的条件就大不一样。现在世界上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施加的种种影响造成的。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在各地区表现有诸多差异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因素为人口分布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C.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皆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D.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各地的人口分布
    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的精神生产不是纯粹与物质无关的活动,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正是物质文明提供的。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
    C.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6.C
    【解析】这段话的要点是甲骨文出现于三千多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1898年被发现,答案C最完全。
    7.D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他在哲学上持悲观主义的态度,但现实生活是不错的,所以答案为D。
    8.B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知道,能源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A项本身表述无误,但不是文章主旨。C项不符合文意,D项只概括了第一句的内容,只有B是全文的论点,故正确答案为B。
    9.D
    【解析】原文第一句讲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为人口分布提供了条件,第二句讲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导致世界上人口分布不平衡。所以原文的主要意思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人口分布不平衡。A、B项是第一句话的内容,C项中的“皆”是“都”的意思,与原文中的“很大程度”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10.A
    【解析】这段话主要讲的是物质文明的问题。引号里面的话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并由此得出结论:物质文明给精神文明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选项B、D都是对引号中的话的总结,过于片面。选项C原文中没有提到,只有选项A涵盖了原文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5 05:38 , Processed in 0.03755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