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0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行测片段阅读分析(3)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政能力测验》(B类)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部分真题。
    86.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86.【答案】D。解析:
这是概括文意的题型。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有关A和B的内容,因此可以排除;C将题干中的概念扩大,将“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的管理”扩大为“管理中国女足的活动”,因此排除C;题干第一句的意思是:中国女足发展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交由专业金融机构,由此可以看出D符合文意。
    87.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
,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那就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B.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87.【答案】 C。解析:
这是语意理解题型。从横线后面“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的“更”字,可以知道横线部分的语意要轻于后一句,因此,可以排除A。B项中的“什么问题”重复,排除。这段话讲的是“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说这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排除D。所以答案是C。
    88.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大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88.【答案】C。解析:
这是概括文意的题型。“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的说法太绝对,文中的说法是“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因此排除A;文中并没有提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的问题,因此排除B、D;从“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可以判断,这段话主要是讲利与弊的辩证关系,所以,答案是C。
    89.今年2月份,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34家大公司进行调查时,85%的公司表示今年将保持或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在这次调查中,95%的公司决策人表示对目前世界经济的担心甚于去年,但他们当中2/3的人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去年的水平。
    文段中的“他们”,指代的是()。
    A.科尔尼公司的工作人员 B.调查中85%的公司人员
    C.调查中95%的公司决策人D.134家大公司中的决策人
    89.【答案】C。解析:
这是理解词意题型。选择C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他们”出现在第二句话,第二句话的主语是“95%的公司决策人”;第二,能够作出“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去年的水平”决定的只能是公司决策人。因此答案是C。
    90.婴儿很早就表现出掌握环境的强烈愿望。由于控制动作的技能发展缓慢,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他们是“不能自立”的。
    这段话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指的是()。
    A.婴儿完全不能独立存活 B.婴儿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C.婴儿仅有独立生存的愿望D.婴儿活动受到他人限制
    90.【答案】 A。解析:
这是理解词意题型。从“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后一句“不能自立”的判断是基于前一句的基础。前一句话的意思即为“不能独立生存”,所以答案是A。
    91.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也不必为此走向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___________。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话是()。
    A.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甚微
    B.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C.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D.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91.【答案】 D。解析:
这是语意理解的题型。只要正确理解“不必为此走向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就可以排除A、B,因为A、B没有提到书籍对人品的影响;C和D比较起来,“好人读了坏书和坏人读了好书”的解释更能说明书籍对人品的影响。所以,答案是D。
    92.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①Y形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的②教科书上都指出,抗体的两个结合臂是对称的,以便结合两份同样的③抗原。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阿尔博斯等人的④研究证明,事实并不尽然。
    此段中标注的“的”字,删除后会造成句意改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2.【答案】 A。解析:
第一句话中有“的”的意思是:抗体是y形蛋白质。去掉“的”,抗体和y形蛋白质成了从属关系,意思发生改变,因此答案是A。
    93.研究人员设法将花粉蛋白固定在试管壁上,先注入抗体(IgG4),让它与花粉蛋白结合;洗去多余的IgG4后,再加入用放射性碘标记的螨虫蛋白,最后再用水漂洗。结果发现,有放射性标记的螨虫蛋白粘在试管壁上,这意味着抗体结合了两个不同的抗原。
    下列陈述,符合以上文意的是()。
    A.花粉蛋白固定在试管壁上,有助于稳定其与IgG4的结合
    B.“多余的IgG4”是指注入试管后没有与花粉蛋白结合的IgG4
    C.第二次漂洗,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螨虫蛋白和多余的IgG4抗体
    D.给螨虫蛋白加放射性碘,是为了加快其与抗体IgG4的结合93.【答案】B。解析
:这是语意理解题型。题干中并没有提到A和D的内容,因此排除;多余的IgG4抗体在第一次漂洗的过程中已经洗掉,因此排除C;从第一句话可以推出B。所以答案是B。
    94.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下列陈述,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小说,发展历程是一样的
    B.神话传说是中国小说的实源,寓言等不是实源
    C.神话写神,小说写人,所以二者是源流关系
    D.神话和传说界限不分明,小说都从这儿开始
    94.【答案】
B。解析:这是语意理解题型。题干只讲了“起源”,并没有提“发展历程”,因此排除A;题干中没有提“小说写人”,因此排除C;题干中提到神话和传说界限不分明,但并没有说小说都是从“神话和传说界限不分明”开始的。从“起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可以判断B是正确的。
    95.在城市规划和建议中,一定要把环境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坚决服从前者。因为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城市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而造成长期的灾难性后果。
    下列陈述,符合文意的是()。
    A.城市建设要体现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B.一般来说,城市不宜作为经济中心
    C.在城市建设中,环境效益是第一位的
    D.经济建设破坏城市环境,将无法避免
    95.【答案】 C 。解析:
这是概括文意题型。文中并没有提到B和D的内容,因此排除B、D;从“把环境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可以排除B,选择C。
    96.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96.【答案】 C。解析:
这是概括文意的题型。从“才有余而识不足”可以推出A是符合题意的;从“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可以推出“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由此可以推出B是符合题意的;从“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可以推出D;文中并没有提到苏轼的经历,C不符合题意
    97.常常凝想宇宙的浩渺无际、时间的茫无头尾,会使心灵在重负下受伤。永不意识到宇宙的浩渺无际、时间的茫无头尾,会使心灵轻浮浅薄。每一片圣洁的雪花都有一个赖以凝结的核心,那核心必是一粒灰尘;每一个伟大的胸怀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出发点必是凡人的需求。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应当承认,宇宙无边际,时间无尽头
    B.轻浮浅薄的人无所作为,就像一粒灰尘
    C.心灵负荷不应太重,也不应轻浮浅薄
    D.伟大的思想,也包含着凡人的需求
    97.【答案】B。解析:这是文意理解的题型。A和D很容易看出符合题意。第一句话是说人在两种情况下会心灵负荷太重和轻浮浅薄;第二句话是说凡事不会十全十美。由此可以推出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轻浮浅薄的人无所作为,就像一粒灰尘”,所以答案是B。
    98.三十五年前,北平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第二高等小学堂里,有两个个性不同的孩子:一个歪毛儿,生来拘谨,腼腆怯懦,计较表面毁誉,受了欺负就会哭;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下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由于这点禀赋的差异便分歧了我和老舍一生的途径。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者坦诚地述说自己童年时的性格弱点
    B.小时候个性不同,导致日后作者与老舍终于分手
    C.不同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影响很大
    D.作者很欣赏老舍坚韧刚强而又不轻易表露的个性
    98.【答案】 B。解析:
这是文意理解的题型。从题干中“怯懦”与“豪放”、“就会哭”和“不肯掉下一滴泪珠”等等对比,可以看出A、D符合文意;“分歧了我和老舍一生的途径”是指两人在人生道路上作出不同选择,并没有“日后作者与老舍终于分手”的意思,因此,C是符合文意的,所以答案是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5 05:38 , Processed in 0.037860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