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0

2016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褒贬不分,混淆情感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只能用于固定关系,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在自相矛盾。如:
    例、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例、中的“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而例5中的“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公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5 12:03 , Processed in 0.04781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