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回复: 0

2016年行测备考:言语理解十大经典怪题点评(2)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题:
    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启发了一些学者构建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并另辟蹊径地对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展宏观失业与经济波动的原因。他们以工资、价格刚性和非市场出清假设取代新古典主义的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并把它结合到宏观产量与就业决定理论中而得出凯恩斯主义结论,这样就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
    对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B。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突破在于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实证分析。
    C。新凯恩斯主义就是以工资、价格刚性和非市场出清假设取代新古典主义的假设。
    D。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也许是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所在。
    点评:
    A项:“启发了一些学者构建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启发”不等于说前者是后者建立的基础。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这启发了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你能说牛顿被砸中是这一定律产生的基础么?显然不可以。
    从经济学角度讲,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这是常识。
    况且从文章字面来看,这种“启发”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新古典主义的成效与失误”,还有“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仅从这一点也可以断定A项改变了文意。
    C项:第二句中“并”字,体现了该句是一个完成的结构,不能被分割。也就是说“把它结合到宏观产量与就业决定理论中”是得出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环节,所以,仅以“并”字前面的内容断章取义地定义新凯恩斯主义,是不正确的。
    D项:“工资、价格灵活性和市场出清假设”显然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内容,并不是所谓的成效和失误。这些理论可能产生某种成效和失误,但是不能说这种理论本身就是它的影响,这是逻辑错误。
    只有B项,可以从“并另辟蹊径地对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实证分析”一句中找到依据。“另辟蹊径”一词说明这一举措具有突破性。
    第七题: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只能添乱。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语言是不重要的,而事实才重要
    B。语言是不可靠的
    C。事实解不开的话,语言也解不开
    D。事实比动听的语言更有力量
    点评:
    解析:本题选B。
    解题关键:确定文段核心,要围绕核心解题。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语段中心的把握。
    首句是总句,是语段核心。整个文段都是围绕“语言不能过分依赖”展开的。
    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这句话是例证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不能解开的问题。
    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只能添乱。——这句话例证语言有时会失去价值甚至制造问题和麻烦。
    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例证,事实让人安详而虚妄的语言让人远离平稳的心境。
    由于已经明晰了语段总分的结构,所以要紧扣语言来梳理文章脉络。
    不能用例证来取代论点的核心位置,不能用比较论证的论据来替代论点,这是本末倒置的。
    第八题:
    怀旧是人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怀旧之所以在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历久弥新,并非由于它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旧事能给回忆的人以深思的素材,使人们于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剧烈或断裂的变动过程中,触发生活的感悟,或是从中汲取生活的动力。
    符合这段文字的内容是:( )
    A. 怀旧是一种情感,具有一定的心理功效
    B. 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
    C. 怀旧的对象是引起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事情
    D. 怀旧的原因在于旧事对人具有特定的积极作用
    点评:
    答案 D。 这是一道判断正误题。
    “旧事能给回忆的人以深思的素材,使人们于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剧烈或断裂的变动过程中,触发生活的感悟,或是从中汲取生活的动力”说的是人们怀旧的原因是这种行为的积极影响。
“怀旧之所以在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历久弥新,并非由于它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到两点:第一,“而是”后面的内容显然是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也就是说A项仅谈怀旧的功效不切题,应谈旧事对有特殊经历的人有积极作用。第二,“之所以”说明这句谈的是原因。所以D项最为符合。
    第九题:
    荷兰作家布鲁马指出:“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日本人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而是广岛原子弹。”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德国能够反思二战给别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B。日本能够认识到二战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C. 日本认识到二战中美国人给自己带来的灾难
    D。日本在回避二战给别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点评:
    本题应选B。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思路:
    本题属于文意推断型。虽然是文意推断题,但要借助一定的历史常识才能快速破题。
    (1)“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中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之战都是以德国的战败告终,德国人没有想到因战败给自己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而是想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想到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可见,德国能够反思二战给别国人民带来的灾难。A项是正确的。
    (2)“日本人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中,美国的“珍珠港”遭日军突袭轰炸造成重大伤亡,“中途岛之战”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由此可知:日本在回避二战给别国人民造成的灾难。
    (3)“而是广岛原子弹”,显然日本人认识到二战中美国人给自己带来的灾难,以受害国自居。但“广岛原子弹”这句话不能理解为日本人能够认识到二战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因为,日本以“受害国”自居,不承认自己是“加害国”。日本认为自己国民的灾难都是其他“加害国”造成的。
    第十题: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崛起。
    舆论对中国国家汉浯战略的评价:
    A。汉语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
    B。为“汉语热”推波助澜
    C。能彻底改变汉语的弱势地位
    D。能迅速有效地将汉语言文化推向全世界
    点评:
    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先采用排除法,然后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印证。
    首先舆论认为“似乎正在谋求一次崛起”,是对政府意图的猜测,而不是肯定地认为汉语正在崛起,所以A项属于过度推断。此外,我们仔细分析问题。问的是舆论对中国国家汉浯战略的评价而不是舆论对汉语目前现状的评价。所以直接排除A。
    根据材料直接可以排除C项,D项,因为原文没有涉及。
    那么只有B项值得我们推敲。
    看原文: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
    由“对‘汉语热’的回应”可以推出,舆论认为这战略与“汉语热”相关。其次“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可以解释为推波助澜的造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8 06:16 , Processed in 0.05671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