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山水园林城市目前来讲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为什么山水这么重要呢?因为人的本性里面有对自然亲和的一面。人本来来自于自然,本来就是动物,天然地具有自然性。我们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里面,就好像孩子失去了母亲,一旦回归了自然,我们就得到了心里的安慰,就好像孩子找到了母亲一样。
根据上述文字,山水园林城市目前之所以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因为( )。
A. 人类依恋母亲的自然属性
B. 人类依赖自然的动物属性
C. 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D. 城市居民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7、“人际环”是一种描述人际互动的模式。它主要显示怎样的性格特征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人际环”显示的规律是:在控制维度上遵循互补原则,即支配引起顺从,顺从引起支配;在亲和维度上遵循相似原则,即敌对引起敌对,友好引起友好。遵循这样的规律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的要点不符的是( )。
A. 对他人友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B. 与人交际中过分顺从往往会被人控制
C. 用敌对的态度与人相处同样会招致他人的敌对
D. 性格不同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亲密的朋友
8、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在为中华民族写历史,让我们一起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宏观地看我们两岸合作的愿景。
句中的“愿景”指( )。
A. 愿望和前景
B. 心愿和远景
C. 心愿和心景
D. 愿望和景致
9、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 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0、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为读者学习英语句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与上面句子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 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B. 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C. 本书作者希望能以这本书为读者正确地理解英语句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D. 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引导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6.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1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以判断出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明确地对“为什么”作出了回答,“因为人的本性里面有对自然亲和的一面。人本来来自于自然,本来就是动物,天然地具有自然性”。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表述最为准确。A项错误,因为材料是将自然比为“母亲”,人依恋自然是源自动物属性;C、D两项偷换概念,材料中说的是“山水园林城市”,并不能将其等同于乡村生活或者自然生活。
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类)第70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题干中的互补原则是说通过建立支配与顺从的互补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讲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故B项不符合。由末句“遵循这样的规律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可知A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相似原则——敌对引起敌对,友好引起友好,C项只是这一原则的另一种表述,排除C项;“人际环”主要显示怎样的性格特征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性格不同的人也可以依据“人际环”显示的规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D项正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8.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9题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愿景,意思是:所向往的前景。材料中“愿景”二字应该结合语境理解。抓住关键词“历史的制高点”,所以“愿”理解为“愿望”比较贴切,与“制高点”相呼应;“景”就是“前景”,与“历史”相对应。故A正确。
“心愿”没有和“制高点”呼应,没有“愿望”贴切;“心景”,是心情、心境的意思,不合语境;“远景”和“景致”没有和“历史”相呼应。所以B、C、D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9.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7题
考点 病句辨析题
解析
此题为病句辨析题。
A选项中的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搭配不当,故排除A;B选项中的动词“提高”与宾语“人才”搭配不当,故排除B;D选项中的“好坏”、“优劣”与“重要保证”搭配不当,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0题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的能力。
题干主要在说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在学生学习英语句型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强调“帮助作用”,B项正确。其中A项具有迷惑性,题干强调书的“帮助作用”,但A项在强调“书”,侧重点偏离了,故不选;C项“正确地理解”与题干不符,故不选;D项“引导”题干并未提及,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