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0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练习(8)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1.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62.当今,我们应提倡一种道德化的生活。 ; 。 ,
    ; , 。认识生命,诠释生命,不仅仅是科学家或现代医学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责任。
    ①道与德不符
    ②德者,人之道也,是人事兴亡替易的道理
    ③德与道相悖
    ④道者,天之道也,是宇宙万物生发运化的总规律
    ⑤生活就会走向荒谬,身体也自会有报应
    ⑥天人不能相应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⑤④② B.②④⑥①③⑤
    C.③⑤①⑥④② D.④②①⑥③⑤
    63.将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问责制度之中,既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但从更深层意义来说,要想真正减少乃至克服群体性事件,必须允许公民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必须制定专门的程序法律规范,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充分尊重并且认真对待社区居民群体性表达意见的方式,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确保整个社会生动活泼而又秩序井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分析问责制度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的不足
    B.阐述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意义
    C.探讨从根本上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措施
    D.提出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群体性问题的思路
    64.“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不是为了谈话时引经据典卖弄才学,也不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做利禄捷径,而是看重其对个人心灵的陶冶,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读书观念的演变 B.古人读书的态度
    C.对读书价值的正确认识 D.读书的内在和外在动机
    65.由于深海是冷水区,深海鱼和其他物种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性成熟期迟缓,繁殖力低。许多深海鱼要活30年或更长时间,一些鱼,如罗非鱼还能生存达150年之久。深海的另一个特点是过去很少受到外界,主要是人类的打扰,因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这两个特点加起来就造成了深海物种一旦受到打扰,如被大量捕捞,它们作为物种的恢复率是极其低的,因此整个物种将很快灭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活动对深海物种的影响
    B.深海物种的生态脆弱性
    C.深海物种生长缓慢且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D.深海保护应引起人类重视
   
      参考答案及解析
    61.【答案】A。解析:③句是看到成熟的向日葵低垂的姿态引发的感想,故应紧接前文,排除B、C。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故本题答案为A。
    62.【答案】D。解析:这段话是对道德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阐释。可先对各句分类:④、②分别是对“道”、“德”内涵的解释;①、③、⑤、⑥介绍了道与德相符和不符的两种情况及其后果。由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排列可知,②、④应排在前两句,排除A、C。再由“道德”的排列顺序可知,这里应先“道”后“德”,即④应排在②前,由此确定答案为D。
    63.【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从“将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问责制度”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克服群体性事件必须采取的一些措施。A项“问责制度的不足”文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深层意义”在原文中指的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并不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价值,排除。D项“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文段中还提到“必须允许公民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4.【答案】C。解析:题干引用古诗文并非意在说明读书观念的演变或古人读书的态度,而是为了说明读书的价值,即“对个人心灵的陶冶”,答案为C。
    65.【答案】B。解析:文段先列举深海物种的两个特点:生长缓慢和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然后指出这两个特征造成深海物种一旦受到打扰,便将很快灭绝的事实,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表明的是深海物种的生态脆弱性,B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主体为“人类活动”,而文段着重谈的是“深海物种的特性”,故A项说法有误;C项是对材料的简单列举;D项“深海保护”范围过大,文段仅涉及“深海物种”一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7 01:14 , Processed in 0.05001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