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言语理解表达练习(7)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6.文化艺术不只是专家、艺术家以及少数精英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文化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余兴和奢侈品,而是公众深度的参与,是人对非功利的探求,对普遍性的向往,是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的共享。文化艺术的本质规律应是普及的,是大众的,是全民的,是全社会的。把文化艺术变成奢侈的东西,消费趋向“昂贵”,让文化艺术彻底变得功利化、商业化,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文化艺术的属性。照此发展下去,便是文化艺术的迷向和末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化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注重大众的广泛参与
    B.文化消费的“昂贵”趋向背离了文化艺术的本质,将把其引向歧途
    C.文化艺术的发展应坚持艺术性,杜绝过分商业化倾向
    D.文化艺术并非可有可无的余兴,而是普通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7.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种“公道良心”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认为真正谦谦君子的处世之道,应该是“笑骂由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这些原则,放在个人的修养历练上,无可厚非;但是,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的弱势,很多时候源于我们找不到自己发声的平台,稀缺训练有素、熟悉对外传播的“发言人”或“代言人”,没有一定规模的国际受众群。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无助于夺取国际话语权
    B.应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C.中国应培养大量的“发言人”和“代言人”
    D.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不适宜用在外交实践中
    58.中国的公益领域突然间出现许多新想法,无论是在企业公益活动中,还是在公益基金以及公益组织等领域,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应该说这是好现象,因为在公益领域,许多人都受新想法的刺激和鼓舞。但是,要真正促进公益的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从理想转向“如何去做”,从关注想法转向模式梳理、转向蓝图复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断变革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B.公益领域近期出现了许多新想法
    C.公益事业的发展重在将想法转化为实践
    D.对公益活动中出现的新想法应给予鼓励
    59.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60.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观言察色,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参考答案及解析
    56.【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化艺术的大众化、非功利化的特质,正是基于此,文化消费的“昂贵”,甚至成为奢侈品的趋向才显得危险,照此发展下去,将把文化艺术引向迷向和末路。A、C、D三项都没有涉及文化消费趋向“昂贵”的问题,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7.【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的内容,然后,“但是”笔锋一转,指出这种原则在外交中的局限性,故文段想要说明的是自我反省评审原则不适用于外文实践,即D项。文段论述的核心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其推崇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故排除A、B。C项文段并未明确提及,故排除。
    58.【答案】C。解析:阅读文段,可知转折连词“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重点强调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但是”后面的内容。故答案选C。
    59.【答案】A。解析: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由原文可知,“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而D项的表述却是已取得自主性的“传统”,故错误。A项是“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故本题答案为A。
    60.【答案】C。解析:横线前介绍了“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接下来就应该描述这株紫藤萝。根据所给五句话可以初步确定其介绍的顺序,首先是花朵稀落,到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所以,①是结束句。并且从句意可知,⑤是直接对②句这一形态的描写,故⑤句应紧跟在②句之后,故本题答案为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7 01:14 , Processed in 0.03825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