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4|回复: 0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从命题角度探寻言语决胜技巧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选项:命题角度的剖析
    【例1】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曰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有求变创新之心。让每一个发明不论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应当是构建自主创新大制度、大环境的基本出发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3]
    A. 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B. 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
    C. 创新需要制度支持
    D. 科技管理制度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答案】D。原文中“但”后面的为重点: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这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因此可以看出文段强调的是“全民性”在科技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性。
    【错误选项分析】
    A项是对文段最前面语句的总结,命题点是将次要的内容变为主要内容;
    B项命题点在于扩大了话题,文段强调的是“创新主体”,但B项换为“创新”;
    C项命题点与B项思路相似。
    【例2】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个人的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而且,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 [2008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卷-20]
    A. 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
    B. 我国个人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明显
    C. 我国现行法律保护个人的名誉权
    D. 我国的个人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
    【答案】A。由“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很难追究”可以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
    【错误选项分析】
    B项的命题点在于浅化作者用意;
    C项的命题点在于用宏观的说法代替微观的分析;
    D项用事实的陈述来代替作者的看法。
    【例3】青藏高原的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不可逆转,有的植物被恢复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高寒、干旱、原始和极其脆弱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以下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2008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卷-23]
    A. 青藏高原的植物十分脆弱,遭到破坏则不可逆转
    B. 高寒、干旱使得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C.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
    D.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虽然原始,但抗破坏能力很弱
    【答案】D。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而不是说植物的脆弱,A不正确;B项的说法偷换了逻辑;文中体现不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古老、原始之“最”,C不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错误选项分析】
    A项命题点在于偷换概念,将文段中的“生态环境”偷换成了“植物”;
    B项的命题点在于偷换逻辑,“高寒、干旱”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特征”而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C项的命题人在“古老”、“原始”前面加了表示程度的副词“最”,加入了自己的联想。
    【例4】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和技术的领域,他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因为这些物质产品和技术发明,还体现了创造者、发明者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他们作为某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的濡染和教育,而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特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因而也就使其成为文化整体的代表而传播并发生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1]
    A. 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
    B.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也能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
    C. 不同文化中共有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传播
    D.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展
    【答案】B。本题属于概括主旨题,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后一句是在解释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对人们精神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故B项是对主旨最好的概括。
    【错误选项分析】
    A项属于文段的部分内容,命题人将部分当做整体的主旨;
    C项中,命题人设置了一个与文段内容有关但是表述本身错误的选项;
    D项命题人偷换了概念,将“传播”偷换成“发展”。
    二、技巧:命题规律的破解
    1、选项本身正确,但和文段相对应,则不是将微观的分析偷换成了宏观的论说,就是将作者的话题进行偷换:扩大或者缩小话题。紧紧抓住文段的中心“关键词”,就可以避免掉入“陷阱”。
    2、选项本身和文段相关,似乎也是由文段而来,但选项本身就是不符合常识的,是错误的,此种选项较好排除。
    3、命题人会用文段中的关键词建立一些或错误或无中生有的联系,需要认真辨别,才能跳过“陷阱”。要想提高辨别此类错误的能力,考生需要可以通过练习判断推理模块来加强自身逻辑能力的训练。
    4、在考察作者的“主旨”或者“意图”时,命题人会用他人的观点、大众的认识或者普遍的事实来代替作者的看法。此类选项具有迷惑性,因为其本身是正确的,这时就要对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其他的观点加以仔细区分。
    5、命题者会在选项中加入一些迷惑性的形容词或者表程度、数量等的副词,从而改变作者的意思。考生应牢记,一般很绝对或很夸张的选项都是有问题的,要尽早排除。
    6、在主旨概括和意图推断题中,命题人经常会将文段中的部分当做整体,以偏概全,此时需要抓住文段中心,排除片面选项。
    “天道酬勤”,但“天道”酬的是那些不仅勤奋,而且是会学习的人。会学习的人一般是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在对所报考省(市、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真题已有宏观了解后,就需要进行梳理,总结命题规律、思考解题思路,从而寻到符合自己思维模式的既快又好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9 07:29 , Processed in 0.04298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