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2017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试中古诗词和俗语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7-19 1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图网校为大家带来“2017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试中古诗词和俗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17公共基础知识:马哲考试中古诗词和俗语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现在考官在出题中可谓是套路越来越多,经常结合一些时政、古诗词、古文、俗语等。在古诗词系列中,尤为青睐。这一部分在考试中,从题面看,这个题目的提问很有创意,在题目审核中也容易通过,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以及对哲学知识点的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一类题目,考生在答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题目中的古诗词看不懂,尤其是古文中的语句,这里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背景原因在;另一方面一些同学找不到古诗词中的关键字,即使读懂了表面意思,但是依然做题错误。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很多同学只读到了静,但是答案并不是讲“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是阐述了声响反衬了安静,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样的类似的题目有很多,接下来结合题目,带大家了解下题目以及该类题目如何作答为好。
    例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本题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在这个题中,同样的月光却使得人们的比喻不一样,同样也会带来很多思绪,同样的月光,通过李白的描写,可以显得这么美。本题选择c选项,由于事物的变化多样,人的认知也是丰富多元的。本题最容易选错的是A选项,考生容易当作认识的主体性了。除非这个题目说月是故乡明。
    以上的例子,同学们在做题中时常遇到。总结一下,这一类题目,不要慌张,找到语句中的关键词,即使题干诗词你不熟悉。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乘舟侧畔千帆,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侧重点不同,揭示的哲学含义也不一样。前者是过程,揭示否定之否定,道路的曲折性;后者揭示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23:48 , Processed in 0.07333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